黄葛树作证

西昌都市报 2019-09-02 23:52 大字

□高立祥(西昌)

“五一”假期,我又来到令我魂牵梦绕的青龙寺。映入眼帘的是恢宏的庙宇、观海亭、金鳞沙滩等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身边是洋溢着喜悦之情的如织游人。变了,一切都变了,只有那两棵历史悠久的黄葛树,还是那样生机勃勃。

1982年7月,我从布拖师范校毕业。我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来到西昌县川兴乡焦家一队民校任教。我知道,我是沾上了改革开放的光。

学校是一间建在河滩荒地上的孤零零的白石灰房子,环境偏僻而闭塞,不通公路,没有电、更谈不上自来水,隔着邛海与川兴乡遥遥相望,被人戏称为川兴的“小台湾”。尽管我对学校的困难处境作了充分的预设,但我还是犹豫了,脑海中闪出了离开这里的念头。闻讯赶来的村民用质朴的语言挽留我,那些即将成为我的学生的孩子,黑漆漆的双眼闪着充满求知的光,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安心下来,开始了我的乡村小学教师生涯。

在教学工作之余,我义务为村民写家书、写申请、写婚丧嫁娶等对联,为大家讲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淳朴的村民们也把我当作亲人,无论谁家有什么好吃的,总不会忘记我。我的汗水没有白流,不仅所教学生成绩优良,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我切身感受到,一所好的乡村小学,就是一盏精神文明的明灯,从而感受到乡村教师的存在价值。

离学校不远就是青龙寺。由于孤寂,我经常到青龙寺去玩。一位老乡对我说,别看现在青龙寺如此破败,杂草丛生,只剩碎石残垣,可却始建于唐朝末年,历史悠久,以前香火鼎盛,是西昌人民祈雨的重要场所。

乡亲们的话深深地印入我心中。在教学之余,我总爱带着学生到青龙寺去。在两棵绿绒大伞般的黄葛树下,我对学生讲青龙寺的古老历史;讲改革开放的憧憬和希望;讲西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6年7月,我所教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学生小曼取得川兴学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家长高兴万分,主动凑份子祝贺。把酒言欢之际,淳朴善良的乡亲们谈起我远离家乡,孤身一人,考虑到了我的个人问题。他们热情地为我牵线搭桥,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的,从这个小山村走出去的唯一佼佼者张显琼老师介绍给我,1987年1月25日,我和妻子张显琼喜结连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民告别了从“鸡屁股里抠油盐钱”的贫困生活。1987年,我协助生产队干部,多次找上级相关部门,终于修了提灌站,解决了照明问题。

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村民的心,他们利用这里独特的小气候,种植早蒜薹,腰包慢慢地鼓了起来。经济宽裕后,村民的教育理念随之发生了变化,主动集资维修校舍、添置课桌凳,改善办学条件。1993年,在西昌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着种植烤烟的东风,生产队接通了自来水,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入每家每户,学校当然也不例外,告别了饮用浑浊河水的历史。1998年,生产队干部通过和海湾滨馆协商,接通了闭路电视,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就在这时候,由于学校调整布局,我怀着恋恋不舍地心情,离开了我工作了16年的焦家一队民校。

“高老师,高老师”的叫声将我从沉思中唤醒。十余位我昔日的学生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突然站在我面前。师生久别重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他们的盛情邀请下,我随他们来到其中一位学生开的农家乐中。

同学们安排丰盛的宴席款待我这个昔日的老师。他们告诉我,随着邛海环海路的贯通,伴着西昌在“一办三创”中倾力打造青龙寺景区,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开农家乐、卖烧烤、卖旅游纪念品,日子越过越红火。

师生相谈甚欢,有说不完的话。酒酣耳热之际,我们情不自禁地放声高唱《青龙寺,我可爱的家乡》。我们用歌声感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的幸福生活。

幸福的生活总是令人留恋的,我们师生又来到黄葛树下合影。我发自肺腑地对同学们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让黄葛树作证:伴着西昌的高速发展,西昌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新闻推荐

邛泸景区与林芝鲁郎景区“手牵手” 6个签约项目 西昌赴拉萨招商推介会吸金82亿元

会上,西昌市签约项目共6个,友好合作类项目3个,投资类项目3个,签约金额82.51亿元。本报讯8月30日,大凉山(安宁河谷)201...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