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方面最关键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
8月23日,我们迎来了秋天第二个节气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气尽,早晚转凉,秋天到了。从这一天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差增大、昼暖夜凉,在这种天气之下,如果没有及时添衣,免疫力低的人群如老人、小孩、妇女等很容易着凉感冒、咳嗽。那么,你知道处暑时节后该如何养生吗?又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文/本报记者李善鸿图/本报资料
穿衣有讲究应看天气变化随时增减
处暑属于秋季的节气,却有个暑字。所以,处暑虽然天气会逐渐寒凉,但是暑气仍旧没有退。处暑节气后,早晚温差大,中午稍微热一些。北方凉爽南方暑气依旧。所以,处暑后养生,穿衣也是有讲究的,避免捂热也要防凉。那么,处暑后该怎么穿衣呢?
据西昌市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明懋介绍,这几日西昌的天气依旧较高,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的暑热天气,因此在穿衣上要格外注意。“除了要穿透气、吸汗的纯棉衣服外,还应注意防止秋季中暑。”李明懋说,处暑时节,天气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脱勤换”。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特别是身强力壮的人,可以不必急着增加衣服,这样对收敛阳气有着很好的作用。然而,对于体弱多病的人,还是应该按照气候变化适当添加衣服,天气转凉自然要增加衣服,防止生病,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捂得太热。
饮食应少辛多酸滋阴润肺防秋燥
处暑节气后,空气湿度下降,人们通常会感觉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这时需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秋燥症。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处暑时节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
“在初秋时节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的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并且要适当增加酸性食物。”李明懋说,鲜藕、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生津养肺的功效,可以多吃一些;多喝水、淡汤、菜汤、豆浆、牛奶等,而生葱、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应少吃,更不宜吃烧烤等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症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最常见的就是葡萄。
据了解,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蔬菜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秋天天气比较干燥,无论是身体里还是皮肤都需要得到滋润,银耳可以说在一年四季里都比较适合食用,但是相对来说,秋天特别适宜食用银耳。
“针对秋季的阳气状况和气候特点,对于体质虚弱的人,除饮食调养之外,也可以进行适度的药物调养,由于秋季燥邪最甚,因此,药物调养应以预防燥邪伤人为主。”李明懋说,少吃或不吃辛辣的食物,也就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
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夜间防受凉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宜调节起居作息,适当增加睡眠,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秋乏过盛。
据李明懋介绍,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倦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正因为如此,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一个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同时,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李明懋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季来临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眠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此外,夜晚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气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处暑后运动健身
出汗适量避免伤阳气
此外,秋季气候清爽宜人,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但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入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稳定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李明懋说,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在运动时,要注意不宜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他建议,老年人可以做一些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能保持良好精气神的体育运动,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更不适宜锻炼到烈日当空,以免反伤身体。
新闻推荐
1935年5月,红军长征经过礼州,在边家祠堂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本报记者王亚摄一座写满历史风华红色印...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