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玉 夜幕下的NICU是一座明亮的小岛
李金玉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为宝宝量体温。
夜幕下的NICU
是一座明亮的小岛
8月10日下午4点,李金玉像往常一样来到西昌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7楼的儿科新生儿病区,在和同事做好详细的交接班过后,换上工作服,整理好衣帽,洗手消毒,进入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巡查。
NICU的40多台暖箱的襁褓中睡满了娇弱的新生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里是一个陌生又沉重的存在,因为来到此处的新生儿因为各种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生命危险。
一扇门和一面玻璃窗将病房和公共区域隔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完全想象不到,一个又一个长夜,医护工作者用怎样的温柔和坚持,呵护着那些脆弱的小生命,转危为安。
“临时妈妈”的十八般武艺
“最近收治的患儿中,有一个26周的早产儿,体重只有770克。病房里还有一些患呼吸窘迫综合症、高胆红素血症、重症肺炎、消化道畸形、发热、败血症等病症的新生儿。”穿梭于医院过道和病房的李金玉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她要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还要对新生儿进行洗澡、换纸尿裤、喂奶、安抚哭闹等各种基础护理,相当于临时充当起“妈妈”的角色。
她一面仔细查看宝宝们的气管插管、呼吸机、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皮肤等情况,一面在心中迅速地规划好当班的护理计划,“9床新生儿吃奶过程中血氧会下降,停止喂奶后血氧可迅速回升,喂奶时需注意分段喂养,注意血氧变化情况;11床新生儿肛周皮肤轻度潮红,要注意加强臀部护理,暴露局部皮肤;23床新生儿光疗第4天,皮肤黄染已经减退,预计今天可以停光疗,要注意观察黄疸有无反复,监测经皮胆红素……”
护理结束就要处理医嘱,根据医生开出的治疗方案,她开始为宝宝抽血、给药、吸痰、打留置针、做雾化……
时间很不经用,几个小时以后,夜幕降临了。各种监护设备和抢救仪器闪烁着此起彼伏的灯光,发出低沉的提示声。宝宝们的哭声可能随时从某个角落传来。李金玉和同事需要随时做好病情观察,细心聆听宝宝们发出的异常声,以便及时抢救。
七百多个夜晚的温柔
作为一名NICU护士,上夜班自然到如同呼吸。自2011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走上岗位开始,每周两次夜班,一次从下午4点到夜间零点,另一次从零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近8年以来的七百多个夜里,李金玉遇到过太多危急情况。
李金玉回忆,5月22日下午4点左右,一名刚出生1天的“新生儿窒息”危重患儿由医院新生儿转运团队出诊从盐源县城接回进行进一步的抢救。当救护车到达住院部,患儿立即住进了NICU,包括李金玉在内的5名护士和1名医生立即用高频机械通气辅助患儿呼吸,1个多小时的抢救后,患儿的面色恢复了红润,高烧降至正常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恢复,呼吸均匀,渐渐安静了下来。
“虽然病情逐渐稳定,但患儿仍面临呼吸、感染、营养、喂养等多道难关,需要严密监护。我们每一分钟都要提高警惕。”李金玉和同事们一面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呼吸、心率、大小便及神经系统症状,采动脉血、做皮肤口腔护理,一面遵医嘱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同时还要监护病房内的其他新生儿。
“人手有限,大家都拼尽了全力。”那天的下午4点到晚上零点,李金玉没有上一次厕所,没有喝一口水,直至回到护士站完成护理记录,写交班报告时,才发现手臂已经麻木,脚有点肿了。
病房外日夜不息的守候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一些新生儿疾病常常在晚上发作,患儿的爸爸妈妈和亲戚一来就是一车人。”8月11日零点,又一个夜班结束,从病房的窗户看出去,道路上人影寥寥,灯火阑珊。李金玉做完了当晚的工作,交班完毕,舒出一口气,轻轻地说,现在已经轻松多了,几年前,每到就诊高峰时期,整个儿科门诊天天连轴转,不少医生护士都随时会加班,不是“白连夜”、就是“夜连白”,遇上患儿病情严重需要抢救的时候,她和同事们曾经从头一天的下午6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7点,采血、用药、插管、上呼吸机,反复评估病情、实施抢救,直到患儿生命体征趋渐平稳,恢复生机,在暖箱中挥动着孱弱的手臂,仿佛告诉大家,“我活过来啦。”
每周一和周五下午3点半是医院NICU的探视时间,每个温箱都有醒目标志,以便家属们在第一时间通过探视窗口看见自己的宝宝,隔着玻璃窗,李金玉见过太多眼圈泛红、声音哽咽却坚定地守候在病房外的父母。“有时候,不经意地看到他们的神情,自己的眼泪也开始打转。”
像这样猝不及防地被“戳中泪点”,可能因为她自己也是一个妈妈。深夜一点,她从医院打车回到家,和往常一样蹑手蹑脚地进门,轻轻地把钥匙放在桌上。不到两岁的儿子早已熟睡,她喝了一口水,躺下点开朋友圈,“晒”出一张儿子的照片,发了一个微笑的表情,写到,“两天以来和你的第一次见面。”
文/图本报记者王亚
新闻推荐
□蔡应律大箐梁子,万绿之间。一校之立,天地灿然。地迥天高,山宏水阔。北望华...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