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西昌美食 “11”路公交车沿线的美味

西昌都市报 2019-04-11 07:37 大字

寻找西昌美食

“”路公交车沿线的美味

生活在西昌,早已经习惯它的一点一滴,但是你有注意到我们身边藏着这样的公交线路吗?他们穿梭于城区的大街小巷,除了带着西昌人通勤外,还兼任着美食公交探险家的职责。

11路公交车就是这样的存在,从俊波中学到火车站,途径27个站台,这一路隐藏着大大小小的美食店。眼看周末就要来临,快,跟随记者跳上11路公交车,去寻找美味吧。

食物不仅是解决温饱的物质能量,在某种意义上,食物更是承载着记忆片段和情感符号的精神链接。近几年,《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悦食中国》、《一城一味》以及《日食记》等等美食节目,成功地将中国美食文化的精髓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

地处川滇结合部的大凉山各地毫不匮乏美食文化,凉山州府西昌更是让这些美食文化落地生根,并繁衍出了极具西昌特色的美食文化。这些美食文化有的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而更多的却待字闺中,深藏在西昌的大街小巷。

习惯了每次吃饭开车或打车,你有多久没有坐着公交车去寻找美食了?在公交车上颠簸,看着窗外街道向后倒退,前方目的地就是美食,这种感觉是多么惬意。

《西昌都市报》美食栏目,陆续推出《西昌公交美食》系列报道,邀您一起坐着公交去尝遍西昌的美食。

把每位食客当家人

(杨卖面)

都说西昌人的一天是从一碗早粉开始的,面条就是早餐不可或缺的部分。

王桂兰、王桂华两姐妹的杨卖面馆位置并不当道,乘坐11路公交在城中村住宅小区下车,从小区前门,径直走向后门,再向左转约100米便到面馆所在地。就是这样一家在市民心中不显眼的面馆,让西昌的老饕们愿意大老远奔赴而去,吃货们甚至愿意顺着导航寻摸着去,就为了吃上一口家常味。

早上5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温床上酣睡时,王家姐妹便开始在店里忙碌起来:先炖上早市新鲜买回来的大骨头,然后为开店做准备。葱、姜、蒜洗净切好,再开始炒各类臊子。因为是姐妹店,她们并没有请任何小工,从掌勺到洒扫,都是自家人。一家人娴熟的忙活自己手上的工作,井然有序。

7点左右,当熬制的汤料慢慢变成乳白色,飘出阵阵香味时,面馆也就开始了新一天的营业。王桂兰负责煮面,老公马良其负责在厨房配调料,妹妹王桂华给食客端面送汤。

7点30分面馆迎来了一天生意的高潮,上班的、上学的、遛弯的,都是面馆的常客。忙碌约一个半小时,送走眼前这波客人后,大姐王桂兰才得以和记者聊起开店的故事:因为没有工作,姐们二人开始创业,几经寻摸后,开面馆一事最终达成共识。2003年开店至今约15年得时间,这家以面和粉为主的早餐店辗转于中农行、武装部、玛多伦、城中村后门四个店铺。生意从最早的冷冷清清,到现在每天约卖出90斤的水面。

说到个中秘诀,王桂兰表示,我们面馆始终秉承做给家人吃的“良心”和“手艺”,食材新鲜、放心。王桂兰认为,开面馆,若始终把每位食客当作家人,以做给家人吃的“良心”和“手艺”来做,这小小一碗面便成了美味,成了放心和安全的代名词。当面馆不仅是吃面的地方,而是你的另一个“家”,能满足基本美食需求,这就是我们想呈现的一顿安全而又美味的餐饭。这也是杨卖面15年来的坚持。

在记者采访的近一个小时内,注意到面馆前鲜有行人、车辆经过。王桂兰表示,进来的都是老主顾。“上小学的时候就在这家吃,到现在自己成家、生子,然后带着爱人、孩子一起过来吃,”市民王先生算得上在杨卖面从小吃到大了,“这么多年,去过很多的地方,尝过不同口味的面,怀念的还是这家炸酱面的滋味。”

记者点一份炸酱面试吃,一大碗上桌,鲜滋滋地嘬进嘴里,震撼在心里。果然,炸得恰到好处的臊子,结结实实地铺满了半个面碗。“吸溜吸溜”,韧劲爽滑就跟着一碗面条落肚了。

一碗面,朴实平淡中却渗透着地地道道的家常味。正因为这样,营业15年,这家面馆的味道成为了许多老西昌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好味道源自秘制调料

(小结巴烧烤)

车轱辘徐徐向前,穿过闹市区,停在了市人力资源市场。顺着泉茗酒店前进300米左右,便是小结巴烧烤的位置。

“小结巴”是老板刘永顺的外号,因为说话有点口吃,索性便用了这当起了店名。自2007年开店以来,烧烤店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搬过几次家,装修、家当都更新过几次,唯有这“小结巴烧烤”的店名保留了下来,十二年来,未曾改变。“老顾客打趣说,正宗小结巴烧烤,就要认准小结巴这个人。”

说起开烧烤店的缘由,那是一段苦日子的回忆:因为没有文化和手艺,进入社会后干过很多营生,勉强养家糊口。后来老婆提着炭火盆在“毛线街”的巷子里卖起了烤坨坨肉,贴补家用,自此才打起了做烧烤生意的念头。这一做就是十二年。

现在,小结巴烧烤成为了不少市民心中夜宵首选,这不仅和小结巴自身为人真诚、和善有关,更是因为小结巴烧烤是味道、品质的保证。

据小结巴介绍,食品首先要新鲜,素菜、肉类都是当天现买回来的。烤的小猪儿在开店的前一个多小时现杀了送过来,牛肉、牛筋也都是从市场买回来的上等货,切好后码上简单调料腌制后现串。其次是简单,烤烧烤时只放盐、味精、辣椒、花椒这样的简单作料。再者,蘸烧烤的辣椒碟是自己制作的。买来的干辣椒炒熟,和着花生舂碎,再佐以盐、鸡精调匀,一碟香辣的干碟儿便制作完成。

和目前西昌大行其道的网烧、盆烧不同,串烧是个细心活,码料、时间、火候、翻菜频率等方面,都有诸多讲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否则口感将大打折扣。“熟悉的客人都知道,耐得住时间烤制的串口感、味道才是上乘。”

在西昌人心里,烧烤是最有代表性的“西昌味儿”,也最能反映西昌人豪爽的性格特征。与朋友聚会或是“K”歌一场之后,点些烧烤,喝上两瓶啤酒,让人直呼过瘾。场子里,“扯”起嗓子聊天,才是这一餐烧烤的精髓。

食材的高品质是店主一贯追求

(缘素素食餐厅)

饮食上向来以“重口味”著称的西昌,近年来悄然兴起了一些素食馆。这些素食馆除在寺庙周边经营外,在西昌繁华地段亦能找得到,建昌坊南侧鑫达金阁的缘素素食餐厅就是这样的存在。

乘坐11路公交在州农业银行下车,顺着建昌牌坊步行约3分钟,便是缘素餐厅。进门显眼处一方案台,显示着这家店的不同,古色古香的用餐环境营造出一种舒适、静谧的氛围。老板范寿验信奉佛教,在机缘巧合下,开起了这家素食餐厅。

说起素食,范寿验显得滔滔不绝。“如今吃素不仅仅是为了遵循传统,追崇的人群也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范寿验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养生和保健,加入到了素食者的行列。

尽管如此,范寿验也坦言,缘素餐厅的前期走得也是十分的艰难。因为外部原因,才开张的那段时间,餐厅处于亏损,在大家考虑是否要打退堂鼓的时候,范寿验毅然决定坚持再去,在多方考察后,终于找到发展方向。

这种以小火锅形式经营的素食餐厅,食材的高品质成了食客追捧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素食的制作都是“现用现处理”。“比如笋,都是用多少,剥多少,现剥现洗;芋头,也是现剥的,如果提前剥掉,表面容易氧化发黄。”范寿验说,清淡素净的素菜要做出美味,大多会用到素高汤来进行烹饪。所谓的素高汤,就是用各种菌菇和各种豆类熬制几个小时而成。缘素馆的厨房里,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准备“汤头”,一直要熬到10点左右。汤水用的是纯净水,加入野生菌菇、笋干、冬瓜、松茸、毛豆等各种新鲜食材“吊味道”,不用任何动物油,也不放一点味精、色素,出来的味道却是纯鲜无比。

记者注意到,素食的菜品并不像想象中只有清水煮萝卜白菜,少油、少盐、少辣。如今,素食馆推出的是以素食为材料,做出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菜肴,不仅在外形上非常精致,排盘也颇为讲究,“像素鱼、素扣肉、素肥肠等手工菜,运用当季的时令蔬菜、特殊制作方法以及食材搭配技巧,在讲究养生的同时完全不逊于荤味菜肴。”这无疑也迎合了一部分注重养生环保的年轻人的口味。

新闻推荐

“书香西昌,与阅读同行”有奖书评征文活动启动 邀您写下“书里的春天” 最高奖励为1500元购书券

每个到西昌市图书馆的人,都享受着无门槛、无差异、无障碍的免费服务。本报讯在川西高原上的“小春城”西昌,四月...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