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湖造田到最大城市湿地 西昌邛海尽显生态保护奇迹

西昌都市报 2019-02-02 08:30 大字

湿地一角。杨黎明 摄 邛海湿地为水鸟、鱼类、昆虫等生物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杨军 摄

文/本报记者杨玲玲

邛海,西昌人的母亲湖,一湖清水,是西昌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其实,昔日的邛海并非这样,也曾经历过围湖造田、水质富营养化的劫难和伤痛。最终是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让邛海得以重生,才有了今日青山绿水、繁花似锦、百鸟欢唱、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动人画面。不得不说,从围湖造田到全国最大湿地,邛海的蜕变,展现了西昌保护生态环境所创造的奇迹。

围湖造田遭受劫难

改写命运重现生机

邛海湿地现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07平方公里,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高原断陷湖泊湿地,更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邛海湿地景色优美,是无数人梦中的旅游胜地,更是鸟类栖息的天堂。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末,邛海则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纪90年代,为了生产、生活之需,邛海周边的渔民开始围湖造田,原来一望无际的邛海被分割成七零八落的方块。地势稍高的地方,住上人家,种了稻谷蔬菜。低洼处,被围成渔场,主要用于网箱养鱼。站在高处看邛海,密密麻麻的网箱遍布邛海湾。因网箱养鱼是人工投放饵料,它带来了外源性营养物质,加重了日益增加的污染负荷,邛海水质开始出现富营养化趋势。

与此同时,邛海周边修起了吊脚楼,摆起了烧烤摊,各种档次的“渔家乐”和小旅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源源不断向邛海直排,邛海水日渐浑浊,水体透明度越来越低,从原来的2米多下降到不足1米。水面上漂浮着各类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形成的长长油膜带清晰可见。

一度的无序发展,邛海网箱养鱼超出湖水自净负荷,湖面上烧烤船只以及沿湖居民、工业企业和餐馆肆意向湖中排放的污水,给邛海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由于大量围海造田、填海造塘、无序开发和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邛海污染和水土流失加剧,水域面积2008年降至不足27平方公里,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外来物种入侵。邛海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西昌城区40万群众饮水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日趋恶化的邛海生态环境,凉山州、西昌市两级党委和政府意识到治理邛海生态破坏和恢复邛海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邛海保护迫在眉睫。

改写命运重现生机

2009年开始,西昌坚持以“保护饮用水源地、恢复自然湿地”为目标,快速应对新形势、新挑战,解放思想,立足优势,以科学发展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施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成功打造邛海湿地核心区域。

在保护邛海生态环境战役中,西昌争取多方投入邛海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建设资金累计达50多亿元,实施“退塘还湿、退田还湿、退房还湿”工程,得到中央、省、州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极大支持。

为了保护我们的母亲湖,西昌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将邛海纳入生态红线保护,以水源地保护、污染系统治理以及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手段,加强邛海周边面源污染治理;

彻底清除邛海网箱养鱼以及湖岸吊脚楼,拆除邛海沿岸各类违章建设,恢复月亮湾等八大自然生态景观,取缔了邛海机动船,彻底取缔烧烤点;

完成了环邛海46公里的截污管网建设、湖滨带30多公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保护修复湿地2万亩;

采用退耕还湿、鸟类栖息地恢复、农业产业调整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最大限度恢复了湖泊湿地水域,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26.4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湖水水质得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得以修复,为水鸟及其相关鱼类、昆虫、微生物的生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邛海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先后荣获“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等13个荣誉称号,被誉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四颗明珠”之一。

邛海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是践行新时代“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全面展示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协同共生取得的成果,对促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

50年治理终见成果

生态治理非一日之功,需要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在邛海湿地宣教中心,保存着数张珍贵的历史资料图。那是为科学掌握邛海流域50年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利用卫星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收集的各种影像资料和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对邛海流域的遥感监测成果。通过对1966年、1989年、2000年、2017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科学解译邛海流域50年的生态环境大变革。

从1966年地形图资料(建国后第一次测绘成果调查出林地、灌木林地分布的区域),我们可以得知,1966年,邛海流域林地面积仅为35.36平方公里,流域大面积存在陡坡耕地和荒山,水土流域非常严重,直接威胁西昌城区的生态安全。

1989年,邛海流域林地面积达到149.46平方公里,林地覆盖率占邛海流域310.5平方公里的48.14%。这是四川省林业厅对东西河地区实施大面积飞机播种造林的成果,西昌城区的生态安全初步得到保障。

1998年起,凉山州联动西昌市、喜德县、昭觉县对邛海周边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从源头上解决邛海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流域内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

2000年,邛海流域林地面积达到152.26平方公里,林地覆盖率达到49.05%。

2017年,邛海流域林地面积达到166.8平方公里,林地覆盖率达到53.72%。

将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卫星遥感监测成果与原60年代林地面积进行对比分析,50年来邛海流域生态治理取得的丰硕成果一目了然。

邛海流域1966-2017年林地面积增加了131.4平方公里,林地覆盖率从1966年的11.4%增大到2017年的53.7%,林地面积是60年代的4.7倍;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1966年的28.75平方公里扩大到34平方公里,邛海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得以保护。

新闻推荐

春节档看什么

一份西昌观影指南给你答案文/本报记者王亚农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过年,去影城看几部电影,已经成为了不...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