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泸山景区长足发展 代表联名建议拆除泸山门禁系统

西昌都市报 2019-02-01 09:07 大字

凉山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西昌代表团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本报记者 李春 摄

“泸山山门自从设置门禁系统后,上山游客大幅减少,不利于景区长足发展,而且泸山周边,包括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停车场被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所以特请求西昌市相关部门将泸山山门门禁系统取消,方便市民和游客到泸山旅游,并方便群众参观博物馆。”1月30日下午,在凉山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西昌代表团代表释照州、马庆林、陈世华等九名代表联名提出该建议议案。

众所周知,泸山风景秀丽,其别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与优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这里是州市佛教道教的寺庙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佛教道教的居士经常要来朝拜的地方,同时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经常会有很多信众和游客要来参观游览和学习。宗教信仰促进了西昌和凉山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座落于泸山风景区、背靠泸山、面朝邛海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1985年建成开馆,是我国最早的民族学专题博物馆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研究奴隶制社会的专题博物馆,是奴隶制社会在人类历史上仅存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活化石的忠实记录。博物馆已成为凉山文化旅游对外开放、宣扬民族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单位。

“泸山山门门禁系统自2017年8月运行以来,问题很多,我们认为门禁系统的设置条件还不成熟。首先是山下没有大型停车场,现在很多人都是开车来旅游,特别是节假日前来的外地游客,都是自驾游。车辆不准上山,下面又没有停车场,多数游客就只有不上山了,游客怨声载道;其次由于上山的游客大幅减少,导致山上各个寺庙的收入大幅下降,给各个寺庙维修、管理造成了资金困难,不利于山上寺庙的健康发展。其中光福寺功德款收入比2017年下降60多万元,比2016年下降80多万元。三教庵、观音阁的功德收入也大幅下降,原来泸山周边餐饮业很兴旺,就连卖豆花饭的小店,每年都可以收入几万元,现在也因为游客稀少,基本处于倒闭状态。而泸山道教的宫观在更高的位置,影响就更加明显了;第三是山门门禁系统和乘车点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是上坡,来烧香拜佛的多是老人,等车和上车困难;第四方面,目前门禁系统是由旅游投资公司在运作,门禁系统本身不产生效益,还要支付很高的人工和设备维护等费用,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长期亏损是不能维持下去的。”州人大代表释照州通过充分调查后指出。

“自从2017年8月修建了泸山山门门禁系统统售票后,违背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精神,给到博物馆参观的群众设置了门槛;通过走访,也发现造成了来博物馆参观的群众误以为是博物馆违规售票,并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现在上山旅游和参观博物馆的群众很少,这样就浪费了国家的公共资源,来参观的群众在山下找不到停车场停车,泸山上博物馆两个停车场和泸山寺庙停车场却在闲置。”州人大代表马庆林说。

为此,代表们建议暂停门禁系统运营,整合博物馆和光福寺停车场,及林间空地、斜坡整治地作停车之用。并于节假日安排交警疏导、指挥车辆。

本报记者李春

新闻推荐

西昌市交通运输局召开一季度安全例会暨春运工作会议

会议现场。本报讯1月18日,西昌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局安委会一季度第一次全体会议暨2019年春运工作部署会。会议由副...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