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送春意

西昌都市报 2019-02-02 08:31 大字

凉山州书法家协会年年坚持为群众献上新春祝福。 80后画家赵琼的“小猪送福”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大家排队等候孙锦屏的彝文春联。

多名州内知名书画家

为春节增添浓浓的年味

20

本报讯1月29日,由州委宣传部、州文联、州书法家协会、州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的义务送春联活动在西昌市步行街如火如荼地开展。20多名州内知名书画家在现场泼墨挥毫,为广大群众送上新春祝福。

从上午9点开始,书画家们手中的笔几乎没有停下来,前来“讨”祝福的群众络绎不绝,书画家们也热情高涨,将一首首赞美幸福生活、寓意美好吉祥的诗句写在喜庆的春联上,浓浓的年味随之而来。

春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和独特民俗,也是人们对来年幸福生活的寄望。翰墨飘香,情真意浓,虽然是一副小小的春联,但却让老百姓感受到了一份关怀和温暖,更是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感染。

据了解,凉山州文联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开始组织州内书画家到各县市(乡镇)送新春祝福,这个活动延续至今,一直深受百姓热爱,也成了每年春节前的一道文化大餐。仅活动当天,书画家们就送出了300多幅汉文、彝文春联和美术作品。

文/图本报记者李晓超

“大家对春联的热爱,说明对书法的认识在提高”

1月29日,活动持续到近中午12点,州书法家协会主席金玉全的书桌前,还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等候写春联的市民。

送走最后一位市民,金玉全甩了甩手臂,活动一下手腕,三个多小时,他一直埋头书写,身体有些疲乏。但看到大家喜气洋洋地接过春联,他又感觉,累也是值得的。

金玉全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在州内是响当当的,很多人都是冲着他的名号,在队伍里等候多时也没有抱怨。

面对热情市民,金玉全感慨道:“过去,老百姓物质生活匮乏,对书法艺术、文学艺术、文化艺术的追求都不如现在那么旺盛,你看如今,从大家对春联的热爱程度就能体现出老百姓对书法的热爱、认识都在不断提高,书法热,也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现在热爱书法、练习书法的人比几十年前还要多,小说热、诗歌热都已经赶不上书法热了。”

金玉全表示,书法热再次燃起,全国对书法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凉山州书法家协会,年年坚持为群众献上新春祝福,也是在为弘扬国学文化做出一点努力。据了解,凉山州书法家协会开展的送春联活动多次受到州委州政府的好评,去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全国送万福进万家”地市州的先进单位。

文/图本报记者李晓超

从80多岁到80后

寄情山水,送上新春年画

凉山州美术家协会今年集结了一批高水平的画家,为群众送来了新春年画。

凉山州美术家协会在全州拥有260多名会员,会员中,不乏中国美协会员和省美协会员,而这次能够代表州美术家协会参加义务送新春祝福的会员,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省级以上的会员。

80多岁的画家黄光明,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开始参加州文联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年年春节前夕,他都会跟随队伍,到周边乡镇县城送去自己的新春祝福,30多年来,风雨无阻。如今,年事已高的他虽然已经定居成都,但每年一接到邀请他仍然会按时回到西昌,一边晒太阳,一边为大家作画。黄光明老人擅长山水画,在“书画家义务为群众服务”的活动现场,他泼墨挥毫,寄情山水,即兴作画,让围观的群众赞叹不已。

而另一边,80后画家赵琼的“小猪送福”,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一只可爱俏皮的小猪随意穿插在“福”字中间,寓意猪年幸福,烘托出浓浓的年味,色彩简单,构图明了,很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观念。

“这次活动能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艺术送到大家手中,实现了艺术的价值,也是艺术与群众相融、共荣的一种形式。今年,我们以国画为主,现场有山水、花鸟、速写三种方式为群众服务,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国学文化,让群众也能够被传统文化所感染,更加喜爱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凉山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卢明介绍说。文/图本报记者李晓超

孙锦屏的彝文春联

春节也要孜莫格里

在现场,孙锦屏的彝文春联也受到了很多彝族同胞的喜爱,大家纷纷排队等候,“请”一副春联回家,希望新的一年孜莫格里。

孙锦屏是凉山州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从1983年协会成立以来,每年都会在商业街为群众送上手写春联。他认为,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一个热点,最能体现春节的喜庆氛围。

“几十年来,我们书法家协会年年都会在春节前夕为新朋老友服务,只要是喜欢我们的字,我们就乐意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彝族同胞过春节也越来越讲究,于是就出现了彝文春联。

“从这个市场需求不难看出,我们凉山州的彝族同胞生活也在蒸蒸日上,物质生活跟上了,开始享受精神生活。”

孙锦屏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写彝文书法,他的父亲,是凉山州最早分管文化的领导,是现代彝文书法的创造者和奠基人之一。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他对彝文也有着深厚的情义和深深的热爱。孙锦屏的彝文书法曾在历届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上获奖,也获得了凉山州文联最高奖“山鹰奖”。

“目前,州内一些彝文专家学者也在写彝文春联,大家都是想把我们的彝文运用到生活中来,把彝族的传统文化推广开来,延续下去,给生活增添一些亮点。”

过去人们一到过年就喜欢购买印刷的春联,虽然样式新颖款式豪华,但始终没有人文气息,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书法家走上街头,为大众服务,现场挥毫而出的春联,更有温度,具有艺术价值。

说到彝文春联的内容,孙锦屏说,汉语对联要求工整、对仗,而春联,还要具备喜庆吉祥的寓意,但彝文的内容没有那么丰富,但仔细研究,我们彝语的尔布尔杰也很有韵味,一些民间谚语也具备了这些条件,于是彝文专家学者,把彝语中符合春节这个喜庆氛围的句子,整理之后,归纳成对联,就成了我们书写的内容。

“目前彝文春联的内容还在快速的提升中,很多专家学者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孙锦屏说。

文/图本报记者李晓超

新闻推荐

春节档看什么

一份西昌观影指南给你答案文/本报记者王亚农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过年,去影城看几部电影,已经成为了不...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