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王胧: “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

西昌都市报 2019-02-01 09:07 大字

医生这个职业,承载了生命的重量,无论是过去的“悬壶济世”“杏林春暖”,还是现在的“救死扶伤”“医者仁心”,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奉献,奉献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心。在西昌市马道镇场口,有着这么一位人尽皆知、口碑极佳、免费为部分病人看病的医生,他就是医生王胧,奉献者中的一员。

自小接触中医

医术祖传三代

提到王胧,很多认识他的人都会赞不绝口,并且知晓他的医术是从爷爷那代传承下来的。2019年1月6日早上,来到王胧的家兼办公室门外,远远地就能看到门口站着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走进院子里,患者坐得满满当当,且络绎不绝。办公室中,他正在为患者治疗,大家围成一圈安静地坐着,耐心地等待着医生叫到自己挂的号。在工作室的墙上,一面挂着由西昌学院刘亚梅提笔赠予的牌匾,牌匾上书写着十分醒目的“针神”二字,这二字足以体现患者对他针灸医术的高度评价。两面的墙上摆满、挂上了他和父亲王凤鸣所获奖项、锦旗等。

拿他的话来说,相比父亲,他从爷爷那里所受到的影响更多。已行医30年的王胧今年50岁了,自5岁起,他就开始接触中医,每天看着爷爷为患者接骨、制药,也随同爷爷亲自上山挖药、碾药,深知由祖上传下来的古法炮制的药丸能够治疗轻伤重伤。此外,他还自小从爷爷那里学习武术。在1968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崇庆县委员会编的《崇庆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的90页至95页,记载了《记老拳师正骨科医生王雨苍先生》一文,主要记录了他的爷爷王雨苍从辞去军职回乡教授武术、义务行医,并在50年代正式挂牌行医直至逝世的相关介绍。“手术独到、药方特效、妙手回春、沉疴立起”这些词语都是在文中形容王雨苍的正骨科医术的。

1988年,20岁的王胧高中毕业了,父亲让他跟在自己身边行医,但他认为传统医术必须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故自费前往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疗系的中医骨伤专业读完了本科,大学毕业后欲打算读研究生的他被父亲叫回了西昌,(紧转06版)

新闻推荐

苏嘎尔布看望慰问劳模和困难职工

本报讯春节将至,1月31日上午,州委副书记、州长苏嘎尔布来到西昌永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看望慰问劳模和困难职工,代表州委...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