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元素是其他地方无法模仿和复制的”

西昌都市报 2018-12-07 08:13 大字

评委杨晓忠。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4日,应西昌市“西昌之星”主题歌曲和雕塑设计组委会的邀请,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教师、现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杨晓忠老师作为评委参加“西昌之星”主题歌曲的评选,对本次参赛作品进行了简短点评。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杨晓忠老师对参加本次主题歌曲评选的所有参赛作品进行点评表示,对于凉山西昌来说,得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肯定和青睐,将一颗编号为121001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凉山西昌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同时,为展示这一世界公认的崇高荣誉,西昌向全国广发“英雄帖”,面向全社会征集“西昌之星”主题歌曲及雕塑设计方案,更是将西昌进行二次推介和宣传,西昌的举措值得点赞,以歌曲征集的方式对西昌文化软实力进行挖掘和提升,彰显了西昌主政者的方略和情怀。

杨晓忠觉得,在接近200首参赛作品中很客观的寻觅到中意的作品,有点难,但凭借多年的评委经验,对喜欢和对点的作品,还是不会轻易放过。

他表示,这次参赛的作品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105号作品,从曲风到配乐,都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功力,听完后那种动人心脾的感觉很舒服和深刻。整首歌表现出来的内涵一目了然,非常适合流行,也在歌曲创作上嵌入了西昌和凉山本土的一些文化元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流行时尚元素,既适合年轻人演唱,也适合普通歌迷演绎,那种小清新的感觉很不错。

音乐作品应该是一种“互利互惠”的产品,有评论者认为是“把一切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完整的表露出来,它空灵却有着深刻的内涵,能够摸到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感情,能够触及我们最刻骨铭心的记忆。”给予欣赏者一种轻松的享受和快乐,从而表现出精神情感的实质需求。

杨晓忠老师说,好的作品是不胫而走的,存在一种慢慢被受众接受过程,对于好作品的获取,不能一蹴而就,急不得,应该慢慢培育,推荐和支持鼓励。

西昌作为“魅力中国城”第一批入选城市,理所当然应该有一首能够代表其形象的主题曲。杨晓忠老师说,本次举行的主题歌曲大赛,给了创作者很高的激情助力,肯定会出一批好作品,也将给音乐创作者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要抓住本土元素不放,因为这是唯一性的存在,是其他地方无法模仿和复制的。”在给凉山、西昌的音乐创作者提的建议中,杨晓忠老师说,凉山和西昌的艺术元素丰沛,民族风情浓郁,各种思潮碰撞激烈,应该是音乐创作的最佳土壤,创作者可以多往民族和时尚音乐相结合的方向努力,也可以借鉴之前在各大卫视上取得好成绩的那些选手和原创者的创作思路。

文/本报记者米赢

图/杨正飞

评委简介

杨晓忠,男,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教师,现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1985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1990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于同年攻读作曲硕士研究生,1992年获得硕士学位。他是第一个提出把非线性回归理论应用于作曲技术领域的作曲家,著有《非线性回归作曲技法的可行性探讨》。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与创作风格,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音协“金钟奖”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曾担任国家重点文艺项目音乐主创,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类音乐作品比赛和综合艺术类作品评奖奖项,多次以展演作品作曲家的身份受邀参加由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亚太地区作曲家联盟(ACL)等机构主办的国际音乐节。其作品在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展演,并被收录进数十家国内外音像公司、出版社发行的作品专辑和选集中。

其主要作品有,《花夜》为长笛、小提琴、中提琴三重奏,《拂尘Ⅱ》为笙与小交而作,《移动的背景》萨克斯管四重奏,《红军花》大型舞剧,《蜀锦图》古筝曲,《云团》为五位打击乐手而作,《口弦》弦乐四重奏,《三国魂陈寿》大型歌剧,《江河脉动》为阮族与弦乐队而作,《春夜喜雨》为戏曲女高音、混声合唱、古筝与弦乐队而作,《川江放歌》为双琵琶与管弦乐所作协奏曲,《青流闻道》为两支竹笛、两支长笛与弦乐队而作,《生生不息》为管弦乐与混声合唱而作。

新闻推荐

研读新教材助力才俊成长 西昌市教科知局组织举行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阳光学校马倩老师正在执教《风娃娃》。本报讯为了引导西昌市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研读部编版新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师...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