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实现企业和地方劳务就业“双赢” 西昌市举行2018年浙江婺城区—西昌市劳务跨区域输出对接会

西昌都市报 2018-11-17 08:32 大字

本报记者侯丽芳实习生黄春花

为了搭建劳务跨区域输出平台,让本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技术、增长见识、务工就业、劳动致富。日前,由凉山州农劳办、州人社局及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的婺城区——西昌市劳务跨区域输出对接会在西昌市农办会议室举行。

会议开始前,莅临西昌的婺城区各位领导参观了西昌市人力资源市场。凉山州农劳办、州人社局、州司法局、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市场、西昌市10个乡镇的分管乡镇长、3家人力资源公司、5个劳务经纪人,以及婺城区人社局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凉山州是全省劳务输出大州、人力资源大州,西昌市作为州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极其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将劳务输出列入政府工作计划,也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来抓。

2017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0.45万人次,劳务收入19.7亿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6.5%。因西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有60%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市的企业、服务业中务工,另一部份则选择跨区域外出务工。

从目前来看,西昌劳务输出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充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基础。西昌市总人口74万人,少数民族占23.8%,农业人口44.9万人,16-55岁农村劳动力13万余人,初高中及以上6.6万人,年龄16-35岁3.7万人,36-45岁2.1万人,45岁以上1.7万人。充盈的劳动力资源说明我市劳务输出工作大有潜力,劳务输出将有足够的空间和基础;

二是健全的培训机制,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劳务增收”战略,编制了《西昌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各部门和市内23家州级劳务培训示范基地,开展保安、厨艺、家政等专业培训,年培训各类人才1万余人次;

三是劳务输出体系为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提供了广阔前景。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二、周四、周六开展劳务接洽,建立了西昌人事人才网,免费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招聘交流空间;23家州级劳务培训示范基地和人力资源公司成为农民工和企业的坚强纽带。

引进来,走出去,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西昌市劳务办副主任黄春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次跨区域劳务输出座谈,能够达成劳务输出订单基地意向协议,通过两地政府职能部门、凉山驻金华农民工工作站加强对接,也希望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人社部门搭建更多的平台,带领更多的企业、劳务派遣公司到西昌开展劳务招募,让本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务工就业。

在此基础上,西昌市劳务办将在州劳务和州人社部门的领导下,加大外出务工宣传和组织力度,按照用工单位的用工要求,对农民工进行素质培训,开展家政护理、保安、电子组装、厨师、电焊、餐饮宾馆服务、美容美发、进城务工须知等技能和素质培训,使他们满足企业的要求,尽快上岗务工。经过会上的劳务合作对接和洽谈,两地最后签订了意向协议。

浙江婺城区人力资源局负责人向参加会议的成员详细介绍了婺城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风貌、劳务工的年均收入及婺城区劳动就业政策情况。“希望通过本次对接,我们能带领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西昌投资建厂,实现企业和地方劳务就业‘双赢’。我也代表婺城区广大用工企业热忱欢迎西昌地区的劳务人员到婺城区务工就业!”

新闻推荐

精良都是磨出来的

□蔡应律(西昌)央视“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报道,当然主要报道赛事,顺带介绍一下邛海。为介绍邛海通过...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