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公开机制 扩大公开内容和方式

四川日报 2018-10-31 06:29 大字

彝族群众现场观看“德古大宣讲”廉政宣讲片。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巡展·西昌

自2017年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凉山州西昌市通过搭建公开机制、扩大公开内容、完善公开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等创新举措,不断拓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政务公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双语政务公开新路径,努力打通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西公文/图

全力搭建双语政务公开机制

西昌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市少数民族人口16.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7%。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西昌市从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出发,制定《西昌市少数民族地区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全力搭建双语政务公开工作机制,规范双语公开的要求、方式、渠道等,提升少数民族群众政务公开参与度。

该市从机构、人员、培训等方面夯实基础。明确西昌市政府办公室、西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是西昌市域内少数民族双语政务公开工作的统筹、协调、管理机构。同时,在政府机关、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网格服务站等机构配备通晓双语的干部,作为少数民族双语政务公开工作的负责人。目前,全市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3个托管乡镇全部配置彝汉双语工作人员,在远离市区的彝族乡村,双语干部配置率达100%。此外,定期组织西昌市干部彝语文培训班,聘请彝语文专家对驻村干部等进行培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相关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加强双语师资培养培训。

全域推行双语政务公开

试点工作中,西昌市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实际,全域推行双语政务公开。他们以群众需求为原则,重点围绕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的、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政务公开,不断拓宽公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政府重要公文采用彝汉双语,重大会议提供彝文版本报告,积极推广简单易懂的双语版政策解读。制作分发彝汉双语版的便民服务指南与宣传手册,以群众易理解、感兴趣的漫画、图解、双语形式融合成读本,在各街道办、乡镇与村社分发。宣传横幅、宣传标语采用彝汉双语。打造双语法治公园,将法律、法规、条例等摘录翻译为彝文版本。通过创新举措、多措并举,让少数民族群众看得到、听得懂、易获取、能监督、好参与。

全面完善双语政务公开方式

西昌市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采用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渠道进行政务信息公开。线上,通过政府网站彝语版、凉山电视台彝语频道、凉山广播电视台彝语频道、《凉山日报》彝语版、彝语语音手机报、阳光政务廉洁西昌电视公开平台等进行政务公开。线下,通过村村响、坝坝会、网格员入户宣讲、双语宣传册、德古大讲堂等方式进行政务公开。比如,该市充分发挥“德古”(“德古”是指通晓彝族习惯法、德高望重、办事公道并为大家信任和尊敬的人)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深入彝族聚居区开展以政策宣传教育为主题的“德古大宣讲”,全程使用彝语向彝族群众解读国家相关政策。

全速提升双语政务服务水平

西昌市还全力提升双语政务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办事。在全市推广彝汉双语标识标牌、宣传标语,政府机构、公共场所牌匾以及广告牌、路标、指示牌等全部采用彝文汉文规范对照书写。市政务服务中心、市供排水公司、市火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专门开设彝汉双语服务窗口。西昌机场、火车站和3个长途客运站以及全市22条公交线路400多辆车已全面实现彝汉语音同时播报,从站场发出的车辆均安装了彝汉双语安全提示、安全承诺、注意事项等。同时,西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语言文字办公室面向社会免费提供彝汉双语翻译服务。试点工作以来,该市共开展了彝汉双语翻译2.6万余条、25万余字。双语服务,打破了政务服务的语言壁垒,正成为西昌市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的助力器。

新闻推荐

攀钢矿业公司以科技为利器提高产能

本报讯(李孝洪特约通讯员蒋沛含)近日,笔者从攀钢矿研院获悉,由该院承担的密地选矿厂干抛尾矿回收利用研究取得新突破。研...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