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后勇 “喝不起稀饭”的职工当上了班长 记西昌钢钒维修中心炼铁作业区综合班班长马金华
□庞家友
90后彝族小伙子马金华,是西昌钢钒维修中心炼铁作业区综合班班长。刚上班时,因业务能力差,他曾被老师傅断言今后“连稀饭都喝不起”。知耻后勇的他,4年后不仅成为技术上的一把好手,还成为了管理40名职工的班长和岗位成才的典范。
一语惊醒梦中人
2011年,马金华中专毕业后进入西昌钢钒维修中心当焊工。读文秘专业的他,手中的笔变成了焊枪。更让他失望的是,自己连焊工的“门道”都没有摸到,只跟了5个月的师傅就退休了。那时,他连最简单的平焊都焊不好,更干不了技术含量高的活。他的焊工技术是班里最差的,只能干一些打下手、“跑龙套”的活,收入自然也是垫底。马金华无心练技术,只想换工种。
一次,一位老师傅叫马金华焊接管子,他居然连焊机电流都不会调。由于电流过大,焊接的管子被烧穿了,老师傅见状毫不客气地当场嘲笑他:“像你这样当焊工,以后连稀饭都喝不起。”老师傅的话犹如一记重锤,猛地把他敲醒了。
踏平坎坷成大道
从那以后,马金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静下心来学习各种焊接方法。一本《焊接技术》不知道被他翻了多少遍,一双焊工手套不到一周就破损不堪。
都说业精于勤,仅一周时间,马金华就已经能较好地焊好平焊。这样的进步给他增添了不少信心。
仰焊对马金华来说是个“坎”,他总是不得要领。老师傅们仰焊作业的时候,他有空就去看,下来后再不断练手法,琢磨呼吸、移位等技巧。为了学好仰焊,他多次主动要求参与一直外委的焦炉SCP机托煤底板堆焊,因为这个活大部分都是仰焊。由于焊接量大、时间长、环境差,在练习焊接的过程中,马金华右手臂上部被烫伤一百多处,脖子也经常烫伤,但他的仰焊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
“喝不起稀饭”这句话像根鞭子一样时时抽打着马金华,再苦再累,他没有放弃苦练技术。1年后,马金华的焊工技术已经在班上数一数二了。
在全班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多年都外委完成的堆焊任务现在全部由班组职工“拿下”。看着烫出的伤疤和不断精进的技术,想想创造的价值,马金华开心地说:“太值了!”
勇挑重担不言苦
技术上的突飞猛进,让马金华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各类“危、难、险、急、重”的焊接工作都是他领先承担,他成了班上的“技术担当”。工作4年后,马金华被任命为班长,期间他瘦了20斤。
干熄焦锅炉水冷壁爆管补焊的现场温度高达120摄氏度,焊工需穿着隔热服,佩戴面罩作业,每次焊接找漏点加补焊,最快也需要2小时。一般情况,焊工几分钟就要换出来透气,完成整个焊接,进进出出四五十次,隔热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为了不影响生产,每次快坚持不住时,马金华就提醒自己:“我能行!”
风险较大的焦炉上升管系统高低压氨水管道带压补焊、作业环境艰苦的SCP机托煤底板堆焊……马金华总是冲在前面。
当了班长后,马金华的收入也实现了增长。现在的他,不但“喝得起稀饭”,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资助弟弟上大学。
马金华的成功,也影响了家乡朋友对攀钢的认识。仅2017年,就有6名彝族兄弟在他的推荐下进入攀钢工作。在西昌钢钒,还有许许多多的彝族同胞,他们勤奋工作,勤学肯干,发挥了骨干作用,不但实现了“挣钱养家”的最初愿望,还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由于业绩突出,马金华连续7年被维修中心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先进个人”。
新闻推荐
“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 做好评估工作 保证拆迁顺利进行
公证处人员及棚户区代表等监督见证投票唱票。西昌举行河东片区棚户区改造及建昌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二期)重...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