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抓大不放小 一心一意解民忧
(紧接01版)道路宽50米,项目预算总投资9000万元。
如今,老旧的胜利大桥已经旧貌换新颜,而这座大桥,仅仅是河东大道的一端。1公里长的大道,将成为1公里长的发展黄金地带。河东大道彻底建好后,改变了西昌新老城区割裂的局面,使新老城区道路连成一体,保障城市交通快速通畅,使西昌城区的路网更加发达,布局更加合理。
同时,通过河东大道建设,对胜利大桥实施改造,能有效地将河东片区与航天路、一环路有机连接起来,配套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全方位激活河东片区的发展动力;从根本上改变河东片区人居环境,根治城中村脏乱差的问题;从根本上治理河东片区乱修滥建问题;探索出旧城改造的机制、模式、途径和办法。
扛着锄头,走上水泥路下地干活
2017年12月前,西昌还有不通公路的村,这就是地处雅砻江边银厂乡巴折村。
脫贫致富、乡村振兴离不开畅通的道路,银厂乡巴折村是西昌市最边远的一个行政村,也是西昌市极度贫困村之一。它位于西昌市西北角,地处西昌市、冕宁县、盐源县三县市交界处,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们对道路的渴望,对发展的渴望,就如同久旱的大地渴望天降甘霖。
“没修路之前,我们村民运送物资都是人背马驮,种出来的农作物如花椒类,因为道路不通,没有收购商到村里来收购,村民只能晒干后靠马运出去。同样是花椒,外面的能卖到11元每斤,而从巴折村运出去的只能卖到5元每斤,家里养的鸡、猪、羊如果运气好,还能将就卖到村里的学校,但毕竟仅限于少数村民,大多数村民只能将自己养大的家畜杀来吃掉。”巴折村第一书记李国祥说,巴折村的村民如同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望有一条水泥路。
由于巴折村地处雅砻江边,山高坡陡,地质情况复杂,修建通村水泥路难度极大,但西昌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省车购税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投资882万元,经过多方努力,于2017年12月建成通达工程,建设通村道路14.77公里。
巴折村通村公路的建成,无疑是西昌交通建设史上划时代的一笔,它不仅结束了西昌231个行政村中唯一不通公路的历史,同时,也标志着西昌市农村公路三个100%(即通乡油路率100%,通村通达率100%,通村通畅率100%)目标得以实现。
每天扛着锄头,走着宽敞明亮的水泥路下地干活,是现在银厂乡巴折村村民们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村民们出行方便了,房屋也开始变得美丽了,卫生室和“一村一幼”教学点建好了,核桃、花椒一片连一片……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城乡时空距离。同时,促进了乡村与城市的情感交流,为快速发展的农村路网织就了一个个美丽的乡村梦。
李国祥说,自从村上的路修通后,村民物资运送也方便了,粮食、肥料、水泥都能一步到位了,就连平时在农村走乡串户的小商贩也开始到巴折村来了。
巴折村,过去地貌以山地为主,山路蜿蜒崎岖的最偏远行政村。如今村民嘴里谈得是果、薯、蔬、草、药特色产业如何种植;特色农牧产业、中草药种植和牲畜如何养殖;农村电商如何开展;乡村干部思索的是如何壮大专合组织和如何把集体经济抓在手上;如何以库区全通航为导向,加快拿出码头等地旅游小镇建设规划……现在哪里还有特困村的影子哟。
在重民生、解民困上,西昌听民声、体民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尽最大可能解决老百姓切身事,微小项目也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方位体现便利群众的核心思想,让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满荡荡的。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崇宁
新闻推荐
全国第八个“幸福童年快乐e站”在西昌挂牌 “星星的孩子”有了快乐的星期天
活动现场。本报讯7月22日,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支持、幸福家庭公益中心等单位承办、...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