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邛都铸丰碑皇皇巨著照汗青
文/本报记者严宏涛
图/本报记者钟玉成
十年风雨不寻常,浴火重生涅槃路。十年,这个时间维度,对人类个体而言不短,若放在一个地域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假如能以只争朝夕的信念,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去作为,则跬步可至千里,小流可成江海,沧海可变桑田。而这种恍若两重天的山河巨变画面,“黄金十年”期间就在两千多平方公里的西昌大地上逐幕上演。
从公元2007年到2016年,是西昌的“黄金十年”。西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西南小城,一飞冲天,跃居四川乃至中国的县级城市前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从2006年的全国177位、西部20位,跃升至全国第85位、西部第8位、全省县市第1位,位列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县第1位、全国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成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小城市。
在交出实力打底的数据成绩单后,西昌的荣誉接踵而至。获得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县域经济示范县市等50余项国、
省级荣誉称号。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和荣誉,其来有自。西昌的发展不是平铺直叙、不是按部就班,是跨越起跳、逆势突围,也是众志成城、海纳百川。这十年历程是西昌发展史上的传奇篇章,这十年经验弥足珍贵,足以昭示后人。
【历史拐点】前进路口的转型抉择
2007年新年后,当漫天炫目的烟花和四处响亮的爆竹声逐渐淡去,西昌人民放下新春的喜悦和对2006年“一办三创”成功的自豪,平复心情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时,西昌市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却深深地陷入了对未来发展的艰难考量中。
“一办三创”的成功,极大地改变了西昌这座城市几十年来的落后面貌,开始向世人展现出这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小城的风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大声欢笑,对未来的改变充满乐观。而规划着这座城市顶层设计的西昌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却深知,这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抉择关口。
光鲜之下,暗流涌动。政府债务超过8亿元,相当于当时两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这对尚处于“吃饭财政”阶段的西昌来说,是财政支出的捉襟见肘;坐落在火车站附近的建昌水泥厂,污染严重,产能不足,当时竟然是西昌市不可或缺的重点企业;与此同时,涉及21家企业4500人的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各大型水电工程的6000多移民安置遗留问题,上千人的各类机构改革后续等等问题,无异于一座座火山,亟待扑灭。
基础差,底子薄,产业支撑不足,经济增长粗放,发展动力不足,社会矛盾突出……严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市,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创新战略思维,寻求发展路径,成为西昌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何处才是撬动战略的第一个支点?如何才能迈出发展的关键第一步?
2007年,被西昌定义为项目建设年。这一年,西昌开始与全球零售业航母——沃尔玛接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沃尔玛最终破例入驻西昌这座少数民族地区二线城市。
在项目引擎的催生下,2007年西昌拿下115个建设项目,法国雅高、国美电器、水电八局、中冶实久等品牌企业,纷纷抢滩西昌。
思路一变,全盘皆活。紧随其后,西昌一年一主题,一年一攻坚,每个主题都紧扣着时代发展的脉搏,每次攻坚都带来跨越崛起的裂变。
2007年,将民生提到前所未有高度,每年开展一次“暖冬”行动;2007年起,每年开展“影响西昌十大事件”和“感动西昌十大人物”评选,展示城市发展成就,聚集榜样力量,引领西昌加速发展;2007年,文化发展出现破冰之举,开始创刊《品味西昌》;2007年,开始教育投入攻坚,每年建设一座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2007年,启动实施破瓶颈行动,每年在安宁河上建一座大桥,改变了安宁河沿岸众多地区靠摆渡船和索桥过河的历史;2007年,乡村旅游破题,从“樟木樱桃节”开始到乡村“十八景”……若干西昌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第一次在2007年出现。这些起步阶段的变化在当时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经年积累、春风化雨,竟悄然凝聚起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西昌在2007年首次进入全国200强,10年后,闯入全国百强。
十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民生需求,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乘“一创三办”之东风,借建州60周年之契机,科学确立“三步走”发展蓝图,紧紧围绕“五大兴市战略、十个发展主题年建设、五大片区集团攻坚”三条主要路径,打响了“三大战役”,获取了每战役五场“攻坚硬仗”的胜利,自此,西昌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黄金时代”。
【生态之战】绿水青山千秋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头号标语,是西昌早在2007年就已身体力行的发展基调。
这既是一种对资源经济绿色发展的先见之明,也是一种为子孙后代谋、为千秋万代计、“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
西昌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生态资源是西昌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生态优势是西昌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调整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解当下所需、实现地区借力借势发展,也是谋未来之路、前瞻性把握发展大势、实现永续发展的科学考量。
为此,西昌市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打造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
邛海湖被誉为西昌的母亲湖,在生态之战中,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昌市坚持把邛海湖作为全市的核心生态资源,在中央、省、州关心支持下,几次修订出台邛海保护性法规,先后投入几十亿资金,实施邛海生态恢复整治行动。恢复周边可视范围植被13.6万亩,使邛海湖流域林地面积达38万余亩。分六期恢复邛海湿地两万余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走出一条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科学发展之路。
(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西昌市公安局开展“夏安”第三次社会治安集中统一清查整治行动 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行动取得实效
统一清查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清查整治力度,确保全市治安大局和政治大局持续平稳,西昌市...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