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钒钛冶炼之谜
尘封多年的
1970年6月29日,一个永远镌刻在中国钢铁冶炼史册的特殊日子。这一天,火红的铁水从西昌“410”1号高炉喷涌而出;这一天,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终结了苏联专家“呆矿”的断言,奠定了中国钒钛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套高钦型钒钦磁铁矿选矿、烧结、高炉冶炼的新工艺。这项先进技术于197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
5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掀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时,依然心潮澎湃,因为现在看来,在半个世纪里,贫穷的中国,围绕钒钛冶炼这项课题,举全国之力,时间之长,投入之多,这是一种壮举,更是一种气魄,在我国三线建设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人用心血和汗水,绘就了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壮丽诗篇。
文/文君
20世纪50年代,国家地质部在安宁河沿线、金沙江沿线勘探发现了大型铁矿。在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地质部长李四光向毛泽东主席报告,在四川西昌、攀枝花地区发现大铁矿,这片不到中国国土千分之一的土地上,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93%和全世界的11%、35%,居世界第三和世界第一位。
毛泽东主席非常高兴,因为在他要建设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宏大构想中,钢铁产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当即指示要组织力量尽早开发,将建设西昌钢铁厂,开发渡口市(今攀枝花市)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正式纳入国家建设计划。
事实上,1958年,整个攀西地区大建设和开发,正式拉开了大三线建设的序幕,也可以说是大三线建设的前期。就在这一年,原建在过去凉山大学校址处的西昌炼铁厂搬迁到西昌小庙乡小柏村。当年的10月,冶金部正式成立为西昌钢铁公司,主要任务是为高炉冶炼和钒钛冶炼分离而做研究。
1958年,中国与苏联在政见上产生分歧,许多合作领域终止,直至剑拔弩张。当时中央和国务院尤其是毛泽东主席意识到,自力更生是中国自强的唯一途径。
建设初,冶金部西昌钢铁公司的目标就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成世界级的钒钛冶炼高炉。全国知名的钢铁冶炼专家都被抽调到西昌,专家团队达到上百人,进行钒钛冶炼试验。
1958底,西昌钢铁公司运送了16箱共32吨钒钛铁矿石到苏联进行冶炼,但最终,在中国满怀期待的西昌钢铁公司专家们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渣铁不能分离,无法冶炼。
当得到这样答复的时候,时间已经是1959年开春。而在此时,中国与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已经产生更大的分歧,甚至出现了裂痕。而此刻西昌的苏联冶炼专家也撤到了承德,在那里遥控指挥。不得已,冶金部只得根据苏联专家意见,1959年3月26日,在西昌成立了试验高炉指挥部。
因为军工和国防的脆弱,中央亟待加强国防建设,钒钛是国防建设的重点,因此,在1959年底,中央指定由西昌钢铁公司第二次装箱了160吨钒钛铁矿富矿运往苏联进行冶炼分离试验。
没想到,不到两个月,苏联再次告知了冶炼结果,结论仍是炉渣粘稠,渣铁不分离,不能冶炼,也无冶炼价值。
从中央到钒钛研究所无不傻眼,难道中国探明的90多亿吨钒钛铁矿就这样没有丝毫价值?
当时,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1959年,苏联和日本也初步掌握了具体冶炼和酸碱钒、钛分离技术。中国不想指望日本,也指望不上。但是,苏联却是中国可以依赖的,不过,因为与苏联日渐交恶的政治和外交,(紧转14版)
西昌钒钛
钒钛磁铁矿中伴生的钒、钛、镓、钪、钴、铬等金属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核工业等领域。西昌、攀枝花地区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93%和全世界的11%、35%,居世界第三和世界第一位。1964年9月,西昌钒钛高炉冶炼指挥部成立,建厂在小庙乡小柏村,代号“410”。1966年,“410”钢铁厂,正式开始试验。历经4年艰难试验,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出一套高钦型钒钦磁铁矿选矿、烧结、高炉冶炼的新工艺。这项先进技术于197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为进一步提高全州广大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切实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凉山州交通运输局组织州公路局、州...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