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能有机会进入更大的世界,跟高考分不开……高考语文 完全“不辣”

华西都市报 2017-06-08 04:07 大字
我能有机会进入更大的世界,跟高考分不开…… 伍立杨他们班的高中同学合影。

经历者:伍立杨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当代文坛》主编考入学校:中山大学

1978年,我14岁。在凉山州西昌市宁南县中学读初中。毕业时面临一个选择:考中专,还是继续读高中考大学?我个人很想直接考中专,一方面我喜欢中药,想考中专去学中药学。另外一方面,我很想早点毕业,参加工作,踏上社会。比起校园环境,我更喜欢自学,不太喜欢在学校读书。

但是,我的老师和家长都强烈建议我,读高中考大学,“考不考得上大学先不说,得先把高中读完。”于是我继续读高中。

我对文学有强烈的兴趣

高中三年。当时社会有一个非常浓厚的崇尚理科的氛围。陈景润、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成为我们这一代学生的榜样。像徐迟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几乎人人都阅读。陈景润和少年大学生们,他们都是理科生。当时社会的氛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聪明的人都去学理科”。我也受到一些来自师长家人的压力,但是我不为所动。我非常确定我更喜欢文科,对文学有强烈的兴趣。

高中三年,学习非常刻苦。当时内心有强烈的动力:首先,想考出去,到外面的世界,见见世面。第二,当时我求知若渴,藏书量巨大的大学图书馆,对我构成强的诱惑。第三,当时我已经读到不少名家的作品,很想走出去,有机会亲眼见到或接触到那些真正佩服的文学大家。比如俞平伯、钱钟书这些人,当时都还健在。

所以那个时候我的学习劲头很足,尤其是对语文的学习劲头很足,特别喜欢看叶圣陶先生主编的《中学生》,以及《语文报》,看得非常认真。等到后来考上大学了,我还意犹未尽,还给这些报刊杂志投稿。我虽然特别喜欢文科,但数学、化学我学得也不错。

县里语文单科第一名

现在高考,阵仗都很大。人也容易紧张。当然,如果是搁到现在,让我高考,我肯定也紧张。但是36年前我考试时,还真不紧张。我高考是在1981年。在此之前,我曾经见到过前几年正式恢复高考后的试卷。我一看,觉得对我都不难。尤其是语文,比如考题中有关于毛主席诗词。

我当时已经能背诵很多首毛主席诗词了。我很喜欢做那些语文题目。所以我心里有数,就不紧张。如果用火锅麻辣的程度来对比,我们当年高考的数学试题,对我来说,是中等难度的辣。语文试卷,对我来说,就是完全不辣。我想,当时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和开放开明的气息,非常重要。置身于对知识饥渴而引发的狂热阅读氛围,以及很纯粹的文学气氛,给了我很大的滋养。

考完后的那个暑假,我们班的同学们,把老师们请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山沟沟里,聚会,放松,释放一下压力。他们玩得很开心。但我并没有参加。因为,我迫不及待去县图书馆看书去了。

成绩出来了,我的语文成绩很高,是我们县里单科第一名。我报考了位于广东的中山大学,被录取了。

当时我们身边的同学,一般都是往华北、华东地区走,集中报考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的高校。我的选择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为什么会选择中山大学?原因也很简单。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有很多东西,是开风气之先的。当时我就知道广交会办得很好,这在我看来,是社会非常有活力的代表。所以我也很想去看看。

我的今天跟高考分不开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像《当代》《十月》《收获》这些主流文学大刊,在我们县城里,订阅量很高。

喜欢文学的人特别多。大家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畅快感。到现在,我还非常怀念,那一段时间读文学杂志的纯粹时光。在淘宝或孔夫子网上,我还去专门找来1979年、1981年的文学杂志《汾水》。

一看到那个封面,往日的阅读记忆,好像一下子复苏了。在我们那个小县城,要弄到一本书,比较难。有很多书,需要抢购。借来的书,往往一般到手里只有几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像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姚雪垠的《李自成》这些书,都是紧俏的抢手货。我记得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借来《基督山伯爵》,只够囫囵吞枣看一遍。念念不忘,考上大学后,我在图书馆里首先找到这本书,读个痛快。

如今想来,我能有机会进入更大的世界,有更好的阅读机会,跟高考分不开。

伍立杨 口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整理

新闻推荐

更方便 更贴心“便民板报”获市民点赞

本报讯近日,西昌市地方税务局的新大厅内,一幅独具特色的板报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不少前来办事的纳税人在板报前驻足观看,表示该板报美观且实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打破传统的窗口服务理念...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