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4个展馆各具特色 摄影、书法、美术、工艺品等看得你眼花缭乱

凉山城市新报 2016-11-14 00:00 大字

凉山展馆十分受欢迎。

文/本报记者 但靖

图/本报记者 钟玉成

11月12日,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摄影、书法、美术、工艺品展在西昌市火把广场开展,1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凉山展馆、雅安展馆、遂宁展馆、阿坝展馆、参赛作品展馆等24个展馆各具特色,通过摄影、书法、美术、工艺品相结合的方式,向市民、游客展示了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所有展示物品均由四川省残疾人士创作,且每幅作品都有标签特别注明其作者、作品名及作者身体残疾情况。

凉山馆:

展现残疾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红、黄、黑,选择最具凉山彝族特色的色彩运用,从设计到搭建完毕,凉山展馆耗时近半月,馆内彝族刺绣、漆器、银饰、摄影、书法等作品均出自残疾人之手,件件精美且别具特色,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这些作品融入了凉山特色,件件美轮美奂,值得观看。”市民王永亮告诉记者,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能起到宣传凉山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残疾人士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和我们一样,没什么不同,今天看到的这些作品,我打心里佩服他们。”

凉山展馆工作人员赵倩梅告诉记者,该展馆由三大板块构成,分别为凉山州残联系统5年成就展;残疾人真人才艺展,其中包括彝绣、银饰制作、现场书画以及残疾人书法、美术、摄影、工艺品作品展。“所有展出作品均出自残疾人之手,前期收集等筹备工作从今年7月开始,共收集100余幅作品,受展馆场地限制仅展出作品60余件。”赵倩梅表示,通过艺术节作品展,不仅能够宣传各地文化,最重要的是将残疾人士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展现给大家,同时也反映出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尊重、帮助和支持。

核工业馆:

展现对残疾人的尊重和认同

和凉山展馆一样,四川核工业展馆也将摄影、书法、美术、工艺品结合,展馆主要由儿童作品展区及艺术家作品展区构成。“这些书画、工艺品全是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他们的热情和态度。”该馆负责人肖筝告诉记者,作品的展出一方面是对残疾儿童精神上的鼓励,另一方面市民的爱心认购也能暂时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残疾人士专注于创作,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作品得到市民的认可也是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同。”

据悉,目前该馆已爱心认购儿童画30余幅,书法10幅,手工艺品10件,价值3000余元,结束后每笔爱心认购款将送至作者手中。

馆内,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画师,成都市残联艺术协会副主席刘雅楼摆桌提笔挥毫,现场墨香清新,为贫困残疾人士免费题字、作画。“我也是残疾人,最能了解残疾人士的感受,能够为他们题字、作画也是我的荣幸。”据四川核工业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周城宇介绍,为了此次展览,刘雅楼一行20余名书法家9日到达西昌,截止发稿时已义务题字、作画上百幅。

除了23个成就展馆外,此次摄影、书法、美术、工艺品展还设有一个参赛作品馆,赵倩梅介绍,该展馆共展览优秀作品185幅,其中摄影作品43幅,工艺作品48件,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均为47幅。据悉,此次术节摄影、书法、美术、工艺品展将持续至14日。

彝族服装秀美翻全场

省内外观众掌声不断

本报讯 “太精彩了!这服饰太漂亮了,披着羊皮大褂、蓑衣,太有古典韵味了!”

伴着初冬的习习凉风,西昌市火把广场传来阵阵欢呼声、尖叫声,这是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艺术文化节开幕式暨文艺晚会的现场。

来自昭觉县彝族服饰表演队的《霓虹彝彩》,获得了省内外观众的阵阵欢呼声。“所有男演员都留了天菩萨、女演员都穿着彝族服饰,表达出彝族文化的厚重感。”《霓虹彝彩》导演麻卡小丽说。

“最先我们起的名字叫《彝山彝韵》,体现一种霓虹色彩,起舞彝族文化,展现彝族特色文化。”昭觉县彝族服饰中心主任向旭说,“向在场的所有观众传递我们凉山彝族文化传统,这些服饰文化包括苏地、阿都、世者文化,天菩萨是彝族武士的象征;女士的服饰中,有传统服装、改进过的服饰、古装(家传的几代人),这些都很有文化厚重感。”

据悉,整个表演队伍由40人组成,10名男演员,30名女演员,组成强大的表演队伍,向来自省内外的观众展现凉山彝族传统服饰文化。

本报记者 潘丞圣

新闻推荐

因投稿结缘 父女俩都是华西“铁粉”

读者蒋元顺寻找金牌读者“要说华西都市报的金牌读者,我算得上是一个,我女儿也是,我们一家人都是!”今年53岁的蒋元顺家住西昌市,是一名煤矿退休工人,喜爱读书、写作。因一次投稿,他与华西都市报结下了深...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