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差异化普法 法治凉山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川法制报 2015-11-13 23:48 大字

凉山召开“法律七进”推进会

黄菊华 景文军 本报记者 唐万贵 文/图

凉山州立足集中连片特困、多民族聚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殊性,肩负责任与使命,始终围绕《四川省“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研判普法策略,实施《大凉山彝区普法大纲》,为深入推进全州经济稳健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奏响了法治建设的新乐章,为凉山跨越发展、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9月10日,率队检查验收“六五”普法工作的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对该州“六五”普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凉山“六五”普法缘何能得到省委、省政府检查验收组如此高的评价,本报记者近日走进凉山,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真切地感受到“六五”普法为凉山法治建设和发展新跨越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级联动

“六五”普法优质高效推进

“‘六五\’普法工作中,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普法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机制,在全州推动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大格局。”凉山州司法局局长卢立武提纲挈领地向记者介绍说。

“六五”普法伊始,该州按照普法工作部署,及时调整充实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和目标任务,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并构建起州、县、乡、村“四级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普法网络体系。

该州及时制定出台依法治州职责分工方案,对法治宣传教育16项具体工作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各执法部门将普法教育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以执法促普法,以普法带动治理。同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对全州17个县(市)、36个党群部门、56个政府部门和7个垂管系统驻州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年中督导、年底考评,保障普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加强普法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充实18个普法讲师团,分级分批组建法律人才库,推荐律师担任796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将普法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立足地域特色

成功探索普法新路径

“做人依法律,鸿雁识归途,蜜蜂知花路……纪律要遵循,法规要遵守。”这是凉山彝区群众经常挂在口边的传世警言,也是该州新编撰的普法学习读物中收录的彝族谚语警句。“《凉山州彝汉双语普法学习读本》是在凉山实施差异化普法策略的重要载体之一。该书节选了与彝区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27部法律法规,由州语委专家翻译成彝文,并参照了《凉山彝族习惯法》、《彝族训示经》等著作中相对应的内容,把发掘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在彝区传播现代法治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使本书成为一本适合彝区干部群众阅读的普法学习读本。”州司法局副局长刘冬凉向记者详细介绍其中的缘由。

集中连片贫困、多民族聚居,且县市之间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状况等存在着较大差异。近年来,该州结合特殊州情,将17县(市)分为大凉山彝区、木里藏区、安宁河谷地区三大片区实施差异化普法。大凉山彝区重点围绕依法治理抓普法,制定实施《大凉山彝区普法大纲》,着力提升彝区社会法治文明程度,使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彝区群众的自觉行动;木里藏区重点围绕维护稳定抓普法,不断增强寺庙僧侣和信教群众的爱国守法意识,为藏区长治久安筑牢法治基础;安宁河谷地区重点围绕加快发展抓普法,整体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区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法治良序。

创新普法策略。变“法律语言”为“方言俗语”,推动普法语言通俗化。坚持从民族习惯和历史传承入手,深入挖掘民族习惯法、训世经、民族谚语等文明成果与现代法治文明相适应的内容,编印彝汉、藏汉双语普法学习读本。收集整理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创编法治文艺节目,录制双语宣传光碟,通过双语电视电台、“村村响”、村务公开栏等平台,让法律法规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变“摆摊设点”为“送法上门”,推动普法方式便民化。针对彝区、藏区群众文化素养特点以及山区、牧区道路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组建113支“马背(摩托)宣传队”培训后进村入寨开展巡回法治宣讲。同时整合州县执法司法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人才资源,选派精通群众语言和彝汉、藏汉双语的基层干部,组建200支“法律服务小分队”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

以“法律七进”为依托 实现凉山普法全域覆盖

10月14日,由越西县司法局干警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普法微电影《坎坷后的幸福》正式开机拍摄。微电影根据该局受理调解的一起高价彩礼案件改编。案件围绕一对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的婚姻在高价彩礼的社会背景下受到女方父母的阻拦,无奈之下男方到司法所申请调解而让其最终顺利走进婚姻殿堂的真实故事。

这仅是该州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普法方式的一个精彩瞬间。近年来,凉山州以“法律七进”为依托,纵深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

以依法履职行权为重点,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单位。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邀请法学专家、司法机关负责人开展法治辅导学习,以州委、州政府领导班子带头学法推动全州各级各部门会前学法制度落实。全面实行新任领导干部、新进公务员法律知识测试制度,优化完善州县党校法治课程设置,依托驻州监狱建立法纪教育基地,利用各类纪念日、节假日、主题宣传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机关干部学法活动和警示教育活动。

以培育法治习惯为重点,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坚持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类学校教学计划,稳步推进普法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率达100%。

以依法办事维权为重点,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大力实施乡村普法“六个一”工程,在全州所有乡镇(街道)设立法治辅导站或法律援助工作站,在1600个村(居)委会设立法治宣传栏,培养“法律明白人”4300多名。

以依法治寺管僧为重点,深入推进法律进寺庙。全面落实藏传佛教寺庙僧侣学法制度,设立寺庙僧侣法治教育培训中心和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结合藏区“爱国守法、民族团结、感恩奋进、理性信教”四项教育,州、县主要领导定期深入寺庙与活佛谈心交流,113支“马背(摩托)宣讲队”,58支“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寺庙开展普法宣讲45次,发放双语普法读物1万册、提供法律援助373人。

以依法经营管理为重点,深入推进法律进企业。围绕促进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积极推荐优秀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帮助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已有130家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建立企业经营人员学法制度,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54场次。

找准载体用好阵地 倾力打造民族特色法治文化

“打‘黑车\’、‘网上订票\’违约、‘横穿马路\’交通事故……在西昌旅游遇到等等问题该如何妥善解决?”慢步在泸山山门,你会惊喜地发现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法治动漫墙。这是西昌市倾力打造的邛泸步道法治动漫长廊,该长廊用艺术的手段将深奥的法律条文,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动漫形象,让市民在游玩中就能感受法律的魅力,受到熏陶,得到教育。

深化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法治示范县(市)、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学法用法机关(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推动形成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效应,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会理县南阁村、会东县政通路社区、宁南县梓油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西昌市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冕宁县顺利通过“省级法治示范县”创建验收;会东县姜州镇顺利通过“省级法治示范乡镇(街道)”验收;昭觉县法院、盐源县教育局顺利通过“省级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验收。

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西昌市立足“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实际,建成“龙眼井法治文化公园”、“凤凰村法治文化长廊”、“彩虹桥法治文化墙”等阵地;会理县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和法治文化有机结合,利用法治宣传石碑、石刻书、对联、标语,建成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法治文化长廊;冕宁县建成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会东县建成集“法治文脉”、“法治法脉”、“法治人脉”之会东为三大版块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其余各县结合地方特色打造法治文化阵地。

推进法治文艺繁荣发展。各地创作大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小品、歌曲、舞蹈、话剧、微电影等法治宣传艺术作品,通过法治文艺演出、大型图片展、法律电影下乡、集中设点宣传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普法活动,广泛宣传各类法律法规知识,法治文化得到有效普及,法治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巩固拓展法治宣传平台。州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依法治州专栏,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站等平台开设法治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凉山快讯手机报等新媒体,及时报道法治建设动态、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法治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形式更加多元。“‘六五\’普法虽已圆满收官,但就凉山司法行政部门而言,‘七五\’普法将更是重任在肩。未来五年,我们将进一步聚合全系统力量,积极跟进州委、州政府关于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步署,以实施法治宣传育民、法律服务便民、法律援助惠民、人民调解利民、特殊人群帮教安民这‘五大法治民生工程\’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扶贫工作,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务的法治化水平,为确保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凉山全面小康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卢立武最后强调说。

新闻推荐

凉山三部法治微电影获奖

记者从“法治中国走进四川”大型系列活动颁奖典礼暨2015年依法治省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凉山州选送的《阿依的等待》《积木》《博弈》三部法治微电影均斩获奖项,其中,《阿依的等待》获得“纪实...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