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巾帼不让须眉,海南金奖赛国风 ——花刀达人钟锡华

凉山城市新报 2014-09-15 19:29 大字

参加2014年海南三亚举办的中国木兰拳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国际大赛。 本期运动达人——钟锡华。 脱下戎装的花刀成员也格外的美丽。

日出而起,日落而归,古稀之年,勇挥花刀,十年余载,度年如日,甚是喜爱。这是本期的花刀达人钟锡华生活的真实写照。今年73岁的钟锡华出生在重庆,是西昌市五小的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钟锡华烙下一身“职业病”。也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她寻找到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特殊缘分——花刀。而钟锡华老师,在这份喜爱的伴随下,在这份深缘的结识下,成为了西昌市木兰拳分会的花刀教练。

玩刀玩掉职业病

练就一身“好功夫”

9月11日上午,初见钟锡华老师的时候,她身穿白色练功服,乌黑蓬松的短发,手握八十厘米长的花刀,踏着矫健的步伐,在舞蹈室里游刃有余的排练着,那架势,和战场上的威风凛凛的将军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份精神头,真的很难相信这位就是身患过几十年“职业病”的钟锡华。

提到“职业病”时,钟锡华说,自己是头疼过、无奈过、也忍受过。“讲出来的咽喉炎,站出来的静脉曲张,坐出来的颈、腰椎病等等都是教师最为常见的职业病,而在这些疾病中最让人防不胜防的当属颈、腰椎病。另外,脸色暗黄、常常供血不足、身体不好、颈椎的问题完全是不敢打毛衣,也就是因为这些病症的折磨,身体从未上过一百斤。”钟锡华无可奈何叹息地说道。

“自从退休后,认识我的朋友、同事、家长们都说我越活越年轻了,脸色好看了,动作灵敏、身体也变得健康了,食口也变得好了。最关键的是看着精神面貌好,现在还有好多人私底下悄悄地问我秘诀呐!”钟老师自信满满地说道。

在聊天中,钟锡华说,自己有今天的成果,她首先要感谢的还是陈金华教练,因为如果没有陈金华教练当年手把手的教学,一遍遍耐心的指导与纠正,自己也不会成长的那么快,更不会担任花刀班的教练。再次,她很感谢她的老朋友“花刀”,因为初次的第一印象,就成为如今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好伙伴”,也是这份特殊的缘分,帮助她甩掉了那么多年的老毛病,还拥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练了一身的“好功夫”,最后还要感谢一起学习、探讨、练习的花刀班的队友们,因为有你们让整个班组更加的热闹、和谐、默契十足。

一见钟情恋花刀,十年感情深如海

“刚刚退休的时候,在家呆着实在是闲得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浑身不自在,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临退休的时候,我就听说退休后会患上‘退休综合症\’,但我没想到来的那么快。”钟锡华老师向记者讲述了自己2000年刚退休时的场景。后来,实在闲不住的钟锡华老人没事儿就会约着朋友到处逛。而与花刀的第一次邂逅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发生的。

有一天,钟锡华老师和朋友一起在月城广场闲逛的时候,就看到木兰拳分会的老年人们在开展活动。当时钟锡华老师一时兴起也就走过去了解下。“记得第一次看到耍花刀的宣传照片就喜欢的不得了,那种喜欢胜过于初恋的味道。”钟锡华老师边回忆边露出阵阵的喜悦。

“第一次看见真人版的耍花刀,是国际中心一级教练陈金华授学,当时心里真的是按耐不住的激动与欢喜,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好好的学习。我第一次学习花刀是在以前老的大礼堂(现在的凉山州老年活动中心)。那个时候,一招一式都是教练手把手的教。”钟锡华告诉记者,第一批花刀班就只有6人,但是教练陈金华却从未‘嫌弃\’,一直都是毫无保留的教每一个学员。而钟锡华,作为初学者也是通过每天的每次练习、每一次总结和摸索而进步。

就这样,钟锡华对花刀从外形的喜欢,到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习惯了,一种亲情的凝聚。正是这份感情,让钟锡华老师一练就是十年。

要耍就耍国际范,海南三亚勇夺金

钟锡华老师告诉记者,女将花木兰的巾帼不让须眉,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而协会则是借助花木兰的这种爱国情怀演绎出刀、圈、棍、扇等等木兰特色系列节目,以作后人们敬佩之意而歌颂。

“说句实话,平时我们就在组织学习,操练,时刻准备着。作为巾帼英雄的代表协会之一,今年五月份会长王孝先接到总会的2014年海南三亚举办的中国木兰拳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国际大赛的正式邀请,我们自然是当门不让。作为老年人的协会,我们的身体虽然有诸多的不允许,但不代表我们不努力;我们的努力不代表就有成果,但一定会是有收获的。我们一直都相信,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样才不辜负我们每一滴汗水。”钟锡华老师握着花刀回忆着。

有了扎实的功底和坚定的信念,2014年6月18日,钟锡华老师和她的队友们赶赴海南三亚,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精心准备的参赛节目《飞刀迎风》获得了2014年中国木兰拳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国际大赛的金奖。“这就是对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最好的认可及肯定了!”钟锡华老师激动地说道。

花刀达人钟锡华对老年人朋友有话说:

“人上了年纪,就要出来走走、看看、运动运动,不要自己关在那个小小地世界里,我们都是同龄人,越是清闲时越要找点事情做,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组织、运动项目、氛围环境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添砖加瓦,增上几分润色的气息。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应该要正视自己真正的健康,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家庭带来负担,自己也会越发的活得愉快。”

文/图 本报记者 王丽丽 严洪露

新闻推荐

患癌警察坚持3年带病上班 化疗不喊一声疼 看到贫困老人却落泪

潘雄荣走访看望老人。潘雄荣,西昌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同时也是一名甲状腺癌患者。3年前,她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后被查出患癌。但仅仅治疗了3个月,她就重新回到岗位上。为了工作,潘雄荣忽略了家人,两...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