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凉山是苦荞的家园大凉山是苦荞的名片大凉山是苦荞品

四川日报 2012-05-17 18:49 大字

“大凉山”是苦荞的家园,“大凉山”是苦荞的名片,“大凉山”是苦荞品质的保证——

□王云 徐登林图片由凉山州委农办提供

鼠标轻击国家工商总局网站首页,“環太HUANTAI及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公告赫然在目。虽然距离4月27日开始公布的时间已经有些时日,但四川环太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萍一有时间总想上网去看看。

在张萍的办公桌上,保存着自己在凉山州品牌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这份讲稿既显示了四川环太有限责任公司在苦荞产业上艰苦求索的历程,也反映了凉山州委、州政府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大凉山品牌 “世界苦荞之都”的决心。

实至名归 苦荞产业诞生全国首个驰名商标

4月27日,对于奋斗了20年的环太人来说,是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网站公示,环太所研发的“环太牌”茶饮料系列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中国苦荞产业首个驰名商标。

“当晚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很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传递给所有支持和帮助过企业的各位领导和朋友。辗转反侧,一夜难眠,回想起了很多创业以来的往事。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在这一刻,我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20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获得了肯定,企业从此迈上了更高的平台。”张萍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环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首先要感谢凉山州委、州政府2010年开始实施的品牌战略,给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各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也给环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底气,坚定了企业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的决心,为叫响大凉山品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对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张萍铭记于心。

“环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是企业荣誉,更是凉山苦荞产业的荣誉。凉山州委、州政府对这个产业的重视前所未有,并明确提出要把凉山建成世界苦荞之都。环太坚持走品牌之路,不遗余力地宣传大凉山品牌,将对凉山苦荞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众多的苦荞企业起到标杆和示范性的作用。”张萍如是看待环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后发效应。

“中国驰名商标”是商标界的至高荣誉。对于环太来说,它的取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环太研发生产的苦荞系列产品从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地方特产,上升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再升华为 “中国驰名商标”。这个过程需要的是企业领军人的勇气、胆识和坚韧不拔,更意味着每走一步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每一次升华带给企业的是一个个更大更炫丽的舞台。

机会永远只青睐有准备的人。20年来,环太一直致力于农业产业及相关科技产业化的开发和研究。公司麾下拥有“环太”、“螺髻山”、“彝人部落”、“邛海”等优势品牌,先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产品品种高达400多个,多数产品均获“有机、绿色”双项认证。其中,特别以品质过硬、独具保健功能的环太牌优质黑苦荞超微茶、全株茶、全胚茶、叶芽茶以及苦荞系列食品享誉海内外。同时,环太牌苦荞全株茶、苦荞叶芽茶还荣获国家专利。

一步步走来,对环太的每一个历史节点,张萍如数家珍。

不懈探索

品质和技术铸就品牌

环太公司是以苦荞麦为主要原料进行科技研发和精深加工的凉山州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的苦荞产品已覆盖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香港、澳门等地区。2011年,公司提前两年实现了亿元发展目标。经中国小杂粮战略联盟专家学者确认,环太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苦荞麦产业规模最大、系列最全、销售最广、品牌最响的领军企业。

“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成为技术创新型企业以品质和技术作为品牌的支撑,这是环太企业制胜的法宝。”张萍说,品质和技术的核心动力又在于人才的竞争。

环太不但重视对苦荞加工传统技术人才的聚集和培养,还十分重视外来人才的引进,组建智囊团。近年,公司不惜重金聘请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远东控股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徐浩然博士任公司苦荞营养专家,聘请川农大教授柯永培博士为公司苦荞品种培育指导专家,聘请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冷洁为公司医学顾问。企业还与成都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该学院的技术、设备、人才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除了人才投入,环太公司在硬件和技术上的投入也是可圈可点。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产设施、设备和技术改造。为保证原料的品质,环太公司还加强技术指导,开展品种筛选、良种繁育、技术推广、规范种植和指导服务,对原料基地的水、土壤等实行定期检测,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搞好科学种植管理,从源头上抓好质量管理和控制。

环太公司秉承“标准是基础、质量是生命、诚信是保障、品牌是根本”的宗旨,坚持“提高质量,标准先行;缔造品牌,质量保证”的思路和理念,以行业高标准为起点,以质量各环节为重点,以创造大品牌为终点,从源头抓起,从环节抓紧,从细节抓实。

在长期的市场经济和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张萍真切地体会到这样的规律:“一流企业竞争品牌,二流企业竞争质量,三流企业竞争价格”。所以,环太企业制订了各环节、各工序、各流程的全程内部标准体系,实施全程质量规范化管理,走产品系列化、标准多元化、质量高档化、品牌信誉化的路子。目前,公司已经进入“靠标准提高质量,靠质量缔造品牌,靠品牌拓展市场,靠市场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食品安全事关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事关消费者日常生活与切身利益,苦荞产业行业不大,但风险不小。”环太公司员工人人皆知,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做企业就是做人品。为确保产品质量,确保环太品牌,公司不倾销、不掺假、不贴牌、不包销,始终坚持售名品、建名店、创名牌。公司的“环太”、“螺髻山”、“彝人部落”等品牌都获得了优良的市场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

顺势而为

领军打造“世界苦荞之都”

凉山苦荞在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所以有“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之说。目前,凉山苦荞年产量超过12万吨,占了全国产量22万吨的一半以上。从事苦荞麦生产加工的企业西昌市就达40多家、凉山州有70多家,加上小作坊,从事苦荞麦生产加工的业主超过300家。

凉山州规划的苦荞茶产业未来5年发展目标是:凉山将创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苦荞麦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标准化苦荞生产基地达到120万亩,总产量突破20万吨,产业总值达到50亿元。全州建成两大苦荞生产区:以盐源、昭觉、布拖、美姑、甘洛、金阳、喜德和木里等县为主的高山苦荞麦生产区;以越西、冕宁、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雷波、西昌等县(市)为主的二半山秋荞生产区。

“大凉山”是苦荞的家园,“大凉山”是苦荞的名片,是苦荞品质的保证,是苦荞地位的象征。环太公司在用好用活“大凉山”品牌、做实做精苦荞产品、做大做强苦荞产业方面扛起了领军的大旗。

2012年,环太公司进一步响应州委、州政府关于“大凉山”品牌建设的号召,在所有宣传广告、产品包装、宣传资料上统一印制 “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标识、“中国苦荞麦之乡”地理标志”和“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

顺应凉山州苦荞茶产业未来5年发展目标,环太企业也勾勒出自己的发展蓝图:1年内建成2个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的苦荞麦高新加工园区,2年内取得中国驰名商标,3年内建设完成中国荞麦博物馆,4年内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5年内苦荞加工量达到5万吨,销售额突破10亿元,建立绿色苦荞麦生产基地20万亩,带动10万户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公司上市。

立足品牌经济和扶贫开发良性互动,环太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彝族群众的致富。目前,公司公布在西昌、普格、昭觉等县市的苦荞麦研发和种植基地已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了当地数以万计村民脱贫致富。

“苦荞,是大自然对凉山这块土地的恩赐。”张萍说,让农民因种植苦荞而致富,让专家因研发苦荞而知名,让企业因加工苦荞而发展,让财政因支持苦荞而增收,让民众因享用苦荞而健康,是环太公司永恒追求的目标。

环太公司立志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将大凉山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苦荞之都”,把“大凉山”苦荞品牌推进全川、推往全国、推向世界。

【致富故事】

丰布哈:有了基地我们的荞子才卖成了钱

大箐梁子位于凉山州西昌市和普格县交界处,也是著名风景区螺髻山的半山腰,海拔2000多米。立夏过后,整个梁子层层叠叠地长着已经泛绿的苦荞苗,迎来了锄草的季节。

丰布哈是西昌市安哈镇大箐村3组的村民,此时正蹲在苦荞麦地里锄草。大的野草连根拔起,小的就用镰刀挑,虽然动作没有他身后的妇女那般娴熟,但一袋烟的功夫,他还是拔了一背篼的野草。

“现在农家荞子种得用心,因为卖得到钱。”丰布哈边伸腰边唠话。

以前丰布哈一家人就靠荞子和土豆糊口,荞子是少部分,土豆成了主粮。“荞子没有土豆产量高,而且荞子不好卖,家家都有,几年前就卖7毛钱1斤,还卖不脱。”

“2006年,大箐梁子突然来了一家企业——四川环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下圈了600亩地种荞子,他们的种植方法跟我们不一样,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一年还种两季。”丰布哈回忆说,本来以为这件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但后来听说来的企业动员周围的彝族村民按他们的方法种苦荞麦,而且种出来的荞麦有多少收多少。

几毛钱一斤的苦荞卖到了一块多钱一斤,而且不愁销路,这大大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丰布哈一家三代8口人不但将自己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而且收集了周围村民撂荒的土地,垦荒了部分土地,总共70多亩,拿出50多亩种上荞麦。

“不施化肥,不用农药,苦荞麦产量不高,亩产就250斤左右,但由于要种两季,收入仍然比原来多很多。”丰布哈介绍,去年,他们家苦荞麦的收入就达到4万元。

通过近几年种苦荞麦,丰布哈一家成了当地彝族群众眼里的富人。特别是在凉山州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中,丰布哈一家在政府送来板凳的基础上,自己还购买了全套家具。

与丰布哈不同的是来自普格县五道箐乡沙合莫村5组的伍呷,她多年来一直在四川环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苦荞基地打工,利用农闲,帮助收荞叶、锄草、收荞麦,一年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

就像丰布哈和伍呷一样,目前由四川环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苦荞基地带动的农户涉及到西昌市和普格县两地的3个乡、7个村、200多户彝族村民,他们都走上了产业扶贫和致富的路子。而且,龙头企业基地的带动效应还正在扩大。

环太公司已经在昭觉县建立了一个3万多亩的“公司+基地+农户”苦荞麦生产基地,而且,这个基地的运行模式将被广泛复制,公司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基地扩展到金阳、布拖、美姑等县,苦荞麦生产基地规模要扩大到20万亩,让大凉山彝区10多万户农户增产增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钟美兰文图时西昌市安宁镇小学的少年宫里

□本报记者钟美兰文/图6月8日16时,西昌市安宁镇小学的少年宫里,几十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西洋乐器。“这个叫上低音号,以前也没见过。”体型瘦小的魏俊辉是四年级三班学生,他与庞大的上低音...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