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仅据可以统计到的数据春节大假期间攀西地区的攀枝花凉

四川日报 2012-02-02 19:35 大字

仅据可以统计到的数据,春节大假期间,攀西地区的攀枝花、凉山两地吸引的旅游者超过260万人次。

当新春的第一缕阳光和温暖在很多地方还迟迟未来,攀西已是阳光灿烂,春暖花开,让急于踏春的人们最早找到新春的感觉。

吸引人们不只是景色里新春的模样,如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总是首先洒向这里,攀西总是能以一种独特而崭新的面容让人为之向往。

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攀西经济区要依托钒钛、稀土、水能、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设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

跨入2012年,“十二五”第二年,产业到底如何转型?城市到底如何定位?交通枢纽如何建设?百姓生活如何更幸福?各级党委政府如何将发展的宏伟蓝图转变成“施工图”,将发展的美好构想转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都是大家关心关注的话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推进“十二五”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

新年伊始,我们将目光投向攀西,用新词解读攀西,也把期待交给攀西。

A

新 词:东方匹兹堡·凉荷花

背景词:产业转型及发展趋势

【新词释义】“东方匹兹堡”

匹兹堡,美国二战期间著名 “钢城”。战后几十年成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成为“大学之城”、“医疗之城”、“绿色之城”和美国最宜居城市。

攀枝花,曾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骄傲”,近年来实现了从“百里钢城”到“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和“四川南向门户”的华丽转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因相似的资源优势和发展路径,对攀枝花的未来,催生人们的“东方匹兹堡”猜想。

“十二五”开局之年,攀枝花不断跳出城市转型之“舞”,丰富了人们的“东方匹兹堡”猜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40亿元,同比增长15.3%;单位GDP能耗下降3.7%;成为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钒钛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唯一、国家首批外贸转型升级钒钛产业示范基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签约中国重汽汽车城项目;“攀枝花欢乐阳光节”更引人瞩目、四川二级城市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落户……

这一年,看攀枝花,“东方匹兹堡”猜想更值得期待。2012年,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将开建,大笮文化、苴却砚、谈经古乐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将更为响亮;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将加快推进,“钒钛人才教育之城”呼之欲出……立足于转型,攀枝花将目标锁定在区域文化、教育、医疗高地,一改重工业污染城市印象,宜居和阳光旅游之城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新词释义】“凉荷花”

去年,凉山在第十二届西博会上签署 《凉山州与荷兰花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4项协议,这被认为是凉山发展现代农业的里程碑。

通过向荷兰引种苗、学技术、学管理,“要种出世界最美的花和最优的花卉产业”,一种全新花卉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凉山摸索形成,由此也诞生了“凉荷花”这个全新代名词。

“凉荷花”,作为一个全新名词,指的还不只是和花有关的产业。这个名词背后,寓意了凉山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种路径,代表了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走势。

2008年凉山GDP突破五百亿大关,2009年GDP由全省第8位升至第7位,2011年GDP跃上千亿台阶。关键的不是简单数字变化,近年通过确立“坚持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新发展思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始终保持经济稳健快速发展势头,凉山经济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开始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在发展方式上,正由规模扩张型向规模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发展格局上,正由少数县市支撑向“三大片区”多极发展转变;在发展空间上,正由自我积累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转变;在发展动力上,正由单一经济型向 “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型转变……在这样的走势之下,凉山将如何保持和延续良好发展势头?2012年,我们用“凉荷花”的视角继续关注。

B

新 词:阳光花城·田园城市

背景词:城市形象定位及营销

【新词释义】阳光花城

攀枝花,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最年轻的钢铁城市。

是让人们记住这是一座美丽宜居的“花城”,还是摆脱不了污染印象的“钢城”?成为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两种选择。

依资源而兴市,因生产而建城,攀枝花不可避免地在前期发展过程中落入工业城市的污染“陷阱”。步入城市发展的成熟期,城市如何重新定位转型发展?是城市建设者们必须面临的考题。

2011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将攀枝花培育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把攀枝花定位为攀西地区和川滇接合部工业及商贸中心,四川进出东南亚的重要门户,西部钢铁工业基地和世界钒钛中心。攀枝花也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全新定位和目标。

2011年,攀枝花已全面启动花城新区建设,“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将加快中心城区的四大片区建设,全面科学规划和构建城市功能。

一场方兴未艾的“新城市运动”正在攀枝花全面兴起。按照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攀枝花将要形成独特的城市绿化景观系统,形成四季花开、花团锦簇的景观格局,打造阳光花城;推进城市周边森林建设和农村森林建设,打造绿色森林城市;突进沿江环境整治,建设金沙江城市景观带,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实现“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新词释义】“田园城市”

全称 “现代化的生态田园城市”,特指人工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融、城市与农村和谐相融的现代化城市。这是西昌市在2010年确立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定位。“20万亩飞播林、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的安宁河谷和水域面积29平方公里的邛海,山水田园连城区的生态本底是西昌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城市基础支撑,也是实现城镇化宽道超车的核心要件。”西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俊认为。

“现代化的生态田园城市”作为一个代名词,其实不单是西昌的目标,它也代表了凉山整个城镇化建设梦想。

目前,凉山已初步形成以西昌市为中心、16个县城为节点、68个建制镇和170多个乡镇为依托的全域凉山“一谷两翼”城镇体系。但根据2010年统计,凉山城镇化率仅28.4%,远低于四川省城镇化率40.18%,即使是州府西昌市,城镇化率52.3%也远低于邻城攀枝花市60.10%的城镇化率。

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将是凉山州2012年乃至“十二五”新型城镇化的强大推手。期间,凉山州将统筹推进西昌经济圈和北、南、东、西“一圈四群”城镇发展,确保凉山州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建成区年均增加5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凉山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要提高到35.9%。

C

新 词:彝家新寨·攀式幸福

背景词:民生工程与扶贫开发

【新词释义】彝家新寨

实施彝家新寨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支持大小凉山彝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善彝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集中力量解决特殊类型贫困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

自2010年开始,彝家新寨建设成为凉山最靓丽的风景线之一,根据规划,凉山将建设1190个彝家新寨,实现9.89万户49.58万人的安居梦想。在2011年,凉山彝家新寨建设计划投资超过20亿元,最新数据显示,凉山334个村全部完成新寨规划设计,78个村建成新寨,256个村正在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凉山彝家新寨形成了村落规划“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民居设计突出彝家特色、川滇风格,以“美观、经济、适用、安全”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要求的成功经验,集中打造了一批特色村、样板村,形成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为2012年全面、集中、连片推进提供了样板。

2012年,根据计划,凉山又将拉开333个村的彝家新寨建设。

彝家新寨,如何在村落民居建设中 “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又能同步推动彝乡产业发展?成为我们关注凉山的又一焦点。

【新词释义】攀式幸福

2011年9月20日,攀枝花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展示在人们面前:建设幸福攀枝花。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期许。“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社会文明。”攀枝花各级党委、政府这样定义幸福攀枝花,更是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

据统计,2011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645.66亿元,同比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5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7627元,增长21.2%。

让群众幸福指数提升的不只是收入。2011年,攀枝花市实施了包括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在内的十大民生工程,安排26.3亿元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建设,为历年来民生工程预算资金之最。

2012年及“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市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扩大住房保障范围,让更多的人住有所居;繁荣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让市民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快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加强社会保障,让更多困难群体得到救助;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让生活在攀枝花的人们更有安全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让百姓心齐气顺。

D

新 词:“四小时”畅想

背景词:交通枢纽建设及旅游开发

【新词释义】“四小时”

攀西处于四川路网的边缘和末端,总体上看,交通闭塞的状况仍未彻底改变,交通落后仍然是制约攀西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困难中攻坚,在攻坚中发展,攀西奋力推进“交通先行”。凉山提出了加快建设以西昌为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四小时交通圈”。其实,摆脱高山峡谷阻隔,实现“四小时”环攀西、出攀西,是整个攀西交通的宏大愿景。

梦虽远,却很真实。

根据计划,2012年凉山将加强108国道、307省道、310省道等国省干线的改造力度,开工建设泸沽至黄联关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西 (昌)至昭(通)、西昌—盐源—泸沽湖—香格里拉、乐(山)至西(昌)等高速公路都将提上议事日程。在攀枝花,丽攀高速正抓紧建设,攀(枝花)至宜(宾)沿江高速公路也已纳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攀枝花—大理高速公路抓紧前期准备。以攀枝花为中心,辐射川西南、滇西北,连接西昌、昆明、宜宾、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城市的放射状高速公路网正在构建之中。

2012年春天,在“千呼万唤”之后,雅西高速终将通车。这一打通攀西“交通命脉”的高速通道,在实行与省会城市成都的高速连接后,将山高路远的攀西真正带到世人面前。

到攀西不再遥远,这一年,人们有足够理由期待旅游“攀西年”的到来,而“四小时”环攀西、出攀西的梦想,已经变得触手可及。

(相关报道详见第14、15、16版)策划统筹 邓嗣华 詹萍 李伟 王云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邓嗣华 詹萍 李伟 王云 张通

秦勇 徐登林 李清波 何勤华

新闻推荐

李泽江张鹏记者郝勇时分经武警四川省森林总

本报讯(李泽江张鹏记者郝勇)2月15日20时57分,经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凉山支队官兵28小时的鏖战,发生在西昌市安哈镇、响水乡的两场森林大火被成功扑灭。14日16时10分,西昌市安哈镇原始森林突发大火,由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