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友:微农场里点亮致富梦

凉山日报 2019-04-03 09:08 大字

每年收入不断增长,普格县花山乡联合村村民邓成友在乡亲们眼中逐渐“牛气”了起来。

三年时间,从最初6头母牛发展到如今存栏牛18头,再加上年均出栏6头肥牛的规模,小小家庭为农场,为53岁的老牛倌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学习科技,养牛生产走上正路

“年纪大了,打不了工才开始着手养牛。”在联合村一组近百平米的牛舍里,邓成友一边添草料,一边扭头告诉记者。

当初外出打工,由于没技术且岁数大,老邓无奈回乡。万万没想到,养牛反倒成就了他后半生的好营生。

“养殖技术是一点一点学的,遇到不懂的就打电话问农牧局的技术员,有时候,就算软磨硬套,我也要把农技员请到牛舍来教教我。”老邓笑眯眯地说

对于村里邓成友这样的大龄养殖户,县、乡两级的农牧干部不露声色地为他开起了“小灶”。

“从手牵手带他进圈舍消毒,到手把手教他切割草料,整个一套家庭养牛的流程,都让老邓在亲手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乡里包村的干部告诉记者,“老邓文化不高,讲理论知识不如带着他实际操作干,县农牧局的技术员和乡里的干部为此可没少操心呢,”

三年磨砺,老邓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取得了科学养牛的“真经”。

勤劳生产,科学养殖显现效益

中年丧偶,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邓成友吃苦耐劳的品格,成为清除养牛道路上所有艰难困苦的“开山斧”。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两年时间,老邓无数次磨破手掌皮,千辛万苦在荒坡上种下70亩皇竹草。这些草,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生态,足以满足70头牛的草料需求。

“我养不了70头牛,年出栏控制在10头就好。”老邓说。

就在2018年,除了卖牛的7万元收入,老邓还卖出10吨皇竹草种苗,收入稳稳突破了6位数。

他还积攒下的半干牛粪,也有人以每吨一、二百元不等的价格买去做肥料,这又成为他增收的项目。

收入还远远不止这些,老邓说:“我现在每天早上7点开始打扫牛舍、割草、喂牛,上午10点就能完工,加上下午花一个半小时撒牛草,每天还能腾出时间饲养鸡、鹅、猪,而且田里的活也没什么耽误。”

在农技员的指点下,老邓今年又“瞄”上了小规模生态家禽的养殖,他说:“散养在牛圈周围的生态鸡、生态鹅不愁销路,价格还不低。”

依靠科技搞养殖,联合村五旬老汉的致富梦,伴随着小农场里鸡、鹅、猪、牛的和声鸣唱,可是越点越亮。

文/图 本报记者 陈修甫

新闻推荐

户外运动 生存篇 饮用水喝完了怎么办

户外运动中很多水源都是很可靠的。化雪为水。户外运动生存篇饮用水喝完了怎么办近年来,户外运动受到...

普格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普格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