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普格县五道箐乡 现代农业托起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梦

凉山日报 2016-12-21 00:00 大字

普格县探索发展新农业新产业系列报道之

一排排大棚随地势绵延起伏,如同浪花般在阳光下闪现。

沿西巧路南下,进入五道箐乡境内,就能看见占地新建大棚在螺髻山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道箐乡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启动于今年6月,8月建成,月投入种植,属于采洛洛博村和洛果村两村共有,占地亩,目前已建成亩。

现代化生产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这个是滴灌设备,这个是喷灌设备,这个是支撑瓜果的支架。”进入大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五道箐乡党委书记李天云一一解答着记者的疑问。

大棚种植了亩西兰花,亩豌豆,5亩羊肚菌,其他亩瓜果类还在试验试种阶段。目前,前期种植的西兰花长势良好,有的已经开花,预计春节前后上市。

“西兰花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营养成份位居同类蔬菜之首,被誉为‘蔬菜皇冠\’,市场前景看好,销路不愁。价格每斤2元左右。”李天云对大棚蔬菜种植充满信心。

“以前只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现代农业,如今已实实在在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贫困建卡户乃都么子牛觉得事情来得太突然,有点“不可想象!”

“现代化生产不仅让我学到了生产技术,还开阔了眼界,懂得了精细化管理。”乃都么子牛说,在大棚内打工,让她受益匪浅。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山区群众的观念,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耕作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精耕细作的意识。普格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县农牧局局长子尔日和认为,更重要的是,它引导群众走上了现代化发展农业的道路,能够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从而加快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步伐,其出发点和目的是让当地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

“这将会改变这里群众千百年来形成的粗放的耕作方式,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来自省肿瘤医院、采洛洛博村第一书记张旭东说,这样的冲击将是“革命性的”。

多方合作模式实现发展共赢

基地采用“公司+支部+贫困建卡户”的发展模式,即由国家项目资金建大棚,两个村户贫困建卡户以每亩一千元的土地流转金入股;支部负责组织群众和协调劳力,以产业扶持周转金入股;公司出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技术指导,并负责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最后按“3+1+6”的比例分成,即公司分3成,两个党支部分1成,户贫困建卡户分6成。

“这样的模式既能让贫困建卡户尽快脱贫

新型生产方式助推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不用到全国各地到处奔波,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更重要的是,不用操心就能分到入股红利,有稳定的收入。”贫困建卡户吉布此合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就在大棚里打工挣了多元。他说,“这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两村党支部规定,大棚生产的所有劳力全部聘用两个村户贫困建卡户,每户指定一人定期参加技能培训,学会技术后在棚内务工,务工费用每人每天至少元。

因为要进行规范化生产,每位入棚务工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培训检测合格,才能入棚生产。

“严格的培训,我学会了不少的生产技能,积累了不少的管理经验,让我意识到了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今后搞生产,我也要这样开展。运用科学方法来生产、管理,脱贫致富应该没有问题。”乃都么子牛对未来充满信心。

按每亩从种到收至少投入劳务人,每个劳务工一天挣元,粗略计算,每户贫困建卡户每年至少能挣务工费元。每户每年入股分成不会低于元。这样,每户在这个大棚内的收入至少都在元以上。李天云说,这将托起贫困群众脱贫奔康之梦。

文/图 本报记者 吉木日哈

致富,又能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还借助公司的力量实现了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一举几得,多方受益。”采洛洛博村驻村工作组成员、来自县农牧局的相关人员对记者说。

“脱贫攻坚促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我们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下步的脱贫奔康及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李天云说,关键是党支部和党员起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支部的带领下,全乡在预期时间内能够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新闻推荐

致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普格,一个干净清爽的县城

拆除违建。今年5月9日以来,普格县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一系列实效,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赞扬。共拆除全县重点关注的汽修厂、商业步行街、旺旺超市在内的违法建筑1007户1738处,其中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