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普格县红莫依达乡马里哄村: 家家户户五星红旗飘扬

凉山城市新报 2016-10-27 00:00 大字

马里哄村,一个家家户户插国旗的高山彝寨。

如今,最让普格县红莫依达乡马里哄村村民们感到满意的还是他们的住房。“全村144户,其中102户修建了新房。都是按统一标准修的,有80多平米。国家每户补助建房款3万元,建卡贫困户每户补助3.5万元;修好房子后,每户又另行补助了1.579万元,用于修围墙、大门、院坝。”58岁的村支书吉木里聪说,大家伙儿不仅搬进了新居,每一建房户还免费得到了一台彩电或太阳能热水器呢!”

“在我们马里哄村,你就看不到一个游手好闲,没事就喝酒、打牌的人,更没有吸毒贩毒之人。大家伙儿都是铆足了劲,谁也不肯守着穷日子苦熬。”早已把自己当做马里哄村一员的第一书记孙晓蕾动情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仆 吉木日哈 米赢 王维华

普格县红莫依达乡马里哄村的平均海拔为310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海拔贫困山村,农民收人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打工为主要来源。全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66亩,草场面积13000亩。

村里的房子大多沿着山脚的坡地而建,房子多为新房,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家家户户的房子上都插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道路不畅让人头疼

马里哄村距离普格县城78公里,也不算太远,然而从县城到马里哄村竟然要绕道西昌、昭觉,这一绕就多出了30多公里。

绕便绕了,路还不好走。近日,记者前往马里哄村采访,由于前段时间一直下雨,汽车驶入昭觉县碗厂乡时,道路已是泥泞不堪,越野车即便是挂上加力,也只能艰难地漂移前行。好在道路并不险,但五六公里的烂泥路也足足行驶了四五十分钟。

“我们村一共144户、604人,全部为彝族,其中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117户、399人,贫困率达66%。”村支书吉木里聪告诉记者,马里哄村的贫困面之所以这么大,一是生存条件差。海拔高就不说了,还经常发生冰雹、冰冻等自然灾害。全村1160亩耕地中,25%属于瘦薄地,主要作物为马铃薯、荞麦、油菜。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规模小、产量少、商品率低,村民增收途径少;再就是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以及存在“等、靠、要”思想,更是制约了马里哄村的发展。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道路不畅,到普格县城得绕道昭觉、西昌,即便是到乡政府,开车也得绕道走。村民赶集只能到昭觉的碗厂乡,而且路面狭窄、弯道多,一到雨天,车子几乎不能通行。”吉木里聪边说边摇头。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无疑是摆在马里哄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尽心尽力助脱贫

“说实话,定点帮扶我们的州体育局对我们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那真的是尽心尽力!”

为了确保马里哄村117户399人2016年脱贫解困,州体育局与驻村工作组及红莫依达乡、马里哄村干部组成规划小组,深入全村所有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交心谈心,了解贫困户的生存状况、致贫原因,共同寻求发展的潜力和对策,对其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尤其是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在实地调研勘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了马里哄村***发展规划。

“它的要点在于‘因户施策\’, 以及短期效益与长远增收相结合、传统农业与畜牧养殖相结合,从而确保贫困户通过项目扶持,能够全面增收并实现脱贫奔康的目标。”驻村第一书记孙晓蕾说。

前去马里哄村采访时,记者在山坡上不时能看到敞放的黑猪,后来便向村干部提起。

“那是我们的高山乌金猪。你是不知道,敞放的猪儿才更好吃!”村委会主任阿呷子呷说,如今全村家家户户都养有这种高山乌金猪,每户都在2头以上。

“帮扶我们的州体育局为我们全村所有144户农户每户投放了一头满双月的能繁乌金母猪。”阿呷子呷介绍,投放的能繁乌金母猪属于村委会集体所有,农户自行饲养繁殖不得宰杀食用,一年后向村委会集体归还一头同等体重的能繁母猪。按一年2胎、一胎7头算,两年后至少可产3胎21头,每头收人800元,还村委会1头,每户可收人1.6万元,村集体亦可收人10万元。从而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达到整村脱贫奔康的目标。

不仅如此,州体育局还协调农牧部门在马里哄村实施了天然草场生态保护项目,完成1.2万亩草场人工围栏工程;协调扶贫、交通部门在该村实施通村道路工程。目前,一条宽3米、厚度20厘米的10公里水泥路已经竣工。

五星红旗飘扬马里哄

最让村民们感到满意的还是他们的住房。“全村144户,其中102户修建了新房。都是按统一标准修的,有80多平米。国家每户补助建房款3万元,建卡贫困户每户补助3.5万元;修好房子后,每户又另行补助了1.579万元,用于修围墙、大门、院坝。”58岁的村支书吉木里聪告诉记者,他们村的建房户以前绝大多数居住在更高的山上,而且都是土坯房子,不仅破旧,其中17户还建在地质灾害点上,很是危险。“如今,大家伙儿不仅搬进了新居,每一建房户还免费得到了一台彩电或太阳能热水器呢!”

“党和政府又是给我们送猪、送鸡、送彩电、送技术,又是帮助我们建新房,让我们早日脱贫奔小康,就算是自己的亲身父母都没有这样做过。哎呀,真不知道该咋样表达感谢哦!”村里的许多乡亲见到第一书记孙晓蕾时,一再地表达。

“能否通过什么形式或载体,将村民们的这份心情表达出来呢?”孙晓蕾陷入沉思。

“对了,家家户户插国旗,让五星红旗旗飘扬马里哄村!”孙晓蕾灵光一闪。他把这一想法与村上的干部一商量,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说干就干,他们立马前往西昌,购回了五星红旗,并发放给村民。

期待未来更美好

“在我们马里哄村,你就看不到一个游手好闲,没事就喝酒、打牌的人,更没有吸毒贩毒之人。大家伙儿都是铆足了劲,谁也不肯守着穷日子苦熬。他们懂得珍惜、感恩于心,知道如今的好日子是谁给他们带来的!”在马里哄村一干就是三年的孙晓蕾早已将自己视为村里的一员,说到动情处,他的眼眶有些湿润。

村支书吉木里聪说,他们下一步准备大力发展高山萝卜、莲花白以及改良马铃薯,使其成为支撑马里哄村农户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高山萝卜一亩地能产1万来斤呢!”

对于未来,马里哄村人充满期待!

■记者手记

感恩于心的马里哄人

到马里哄村采访,道路的不畅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普格县城到马里哄村,竟然要绕道西昌、昭觉,即便是开车到乡政府也得绕道走。村民赶集只能到昭觉的碗厂乡,但路面狭窄、弯道多,一到雨天车子几乎不能通行。我们的越野车即便是挂上加力,也只能艰难地漂移前行,五六公里的烂泥路也足足行驶了四五十分钟。

同样让记者难以忘怀的是村民的淳朴、勤劳以及铭刻不忘的感恩之心。

在马里哄村一住就是三年的第一书记孙晓蕾对我们说,村民出门干活什么的从不关门上锁,地里新收的洋芋就近挖个坑、盖上土(方便运输)就成了,也从未丢失过。据说,有一位昭觉女孩嫁到马里哄村后,曾惊讶地问:“就这么堆在地里,不怕有人偷吗?”一时成为村里人的笑谈。

离开村寨时,记者留心看了一下,刚挖完洋芋的地里果然有一个一个的小土堆。

而村民出门无需关门上锁同样为记者亲眼所见。我们随意来到一户人家门前,推门进去,家里没人。房子是新建的,屋内空间大概有4米高,地板砖、大吊灯,装修得一点不比城里差。

一组组长吉木日且说,这是他本家哥哥吉木子前家。“子前到西昌川兴陪读去了,他小儿子在那里读小学二年级,他也顺便做点小生意。他老婆到地里挖洋芋去了,要很晚才回来。”

走出村寨的马里哄人同样是闲不住,他们或打工、或做生意,还有的跑起了运输,“我们村现在光大货车就有21辆呢!”村支书吉木里聪一脸自豪地说。

“在我们马里哄村,你就看不到一个游手好闲,没事就喝酒、打牌的人,更没有吸毒贩毒之人。大家伙儿都是铆足了劲,谁也不肯守着穷日子苦熬。他们懂得珍惜、感恩于心,知道如今的好日子是谁给他们带来的!”早已把自己当做马里哄村一员的第一书记孙晓蕾动情地对我们说。

新闻推荐

记者李清波一栋栋具有彝族特色的别墅新居错落有

本报讯(记者李清波)一栋栋具有彝族特色的别墅新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大山深处,宽敞村道两边新栽的绿化树已冒新芽,村民们正忙着新房的最后粉刷……2月21日,普格县马厂坪村彝家新寨正式落成,迎来四方客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