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石下忆红军 吃下抗过敏药,继续沿着先辈足迹前进
红军文化研究专家、红军后代火补色日向记者讲述红军过普格的故事。
5月7日,《凉山日报》、《凉山城市新报》“重走长征路”第三采访组循着红军的足迹,一路打听,一路了解,终于来到了普格县五道箐乡红军石革命遗址。
一大早,记者们往五道箐乡的方向前行。“早点走,这样凉快。”记者丁有为对紫外线过敏,一晒到太阳身上就起大红疙瘩,这一路都是边吃着抗过敏的药,边头顶着烈日骑单车过来的。
看着丁有为这一路的坚持,黄波涛和蒲建峰两位年轻记者深感钦佩,几次上坡时都提出帮其分担行李。一开始要强的丁有为还不同意,后来小组长苏华说:“红军精神也包括相互协作嘛,我们是一个团队,互助互爱是应该的,老丁,你就让这些年轻人多负担点。”就这样,记者们在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中不断前行。
到红军石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了,太阳更加火辣。看见终点在即,大家都忘却了一路的疲惫,几乎是用上了全身的力气向前冲刺而去。据目测,红军石大约长5米,高3米有余,“红军石”三个鲜红的大字赫然印在上面。
按照之前的约定,普格县彝学会会长火补色日和两位红军的后人在此和记者们碰了头。简单的介绍之后,火补色日向记者们展示了多年来他所收集的各种红军在普格县的介绍材料,部分还是他编著的,我们的心里都不禁暗暗佩服眼前这位老者的用心和认真。
黄波涛和蒲建峰两位记者毕竟还是年轻人,看到如此宏伟的红军遗址立在眼前,抑制不住激动,吵着要来一个小组大合影。
按照采访计划,记者们对革命遗址的现场情况、红军过此的历史故事、当地新寨的生活等都作了细致了解。两位红军后代中,一位的父亲是红军,一位的爷爷是红军。从小耳濡目染,在先辈红色岁月的洗礼下成长的他们,当然知道不少红军的故事。就在红军石下,他们将先辈的往事向记者娓娓道来。
不过最令大家佩服的还属火补色日会长,老人家已经年近古稀,但精神相当饱满,谈起话来声音洪亮,思路异常清晰。火补色日会长多年来一直从事红色文化和彝族文化研究工作,哪一年,在哪里,具体什么事,大的小的,他都能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
几位受访者讲得认真,我们几位记者又听得投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中午的饭点,到中午两点采访才结束。一行人却并没感到饥渴劳累,反而很兴奋和满足。“今天的采访收获丰富啊,不错,真好。”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
文/图 本报记者 苏华 丁有为 蒲建峰 黄波涛
新闻推荐
各型机械正在园区抓紧施工。本报讯6月29日,由云南金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兴建的铁皮石斛产业一体化示范生态园在普格县沙合莫村破土动工。该项目流转农村集体土地6000亩左右,将在沙合莫村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