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别以为我只是学生 其实我还是农夫校园农场里,学生娃儿收获多

凉山城市新报 2014-12-12 19:03 大字

学生们在小农场里学习种菜。 学生们种下的萝卜生长得郁郁葱葱。

2013年,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校办起了一个小农场。小农场办起后,乡里的种养能手走进学校,教同学们种菜、养猪。

小农场带来了大变化。

有了小农场,参与劳动课的同学们学到了蔬菜种植技术,了解了饲养肥猪的常识,在劳动中磨练了意志。

有了小农场,同学们的“营养午餐”分量更足,也更营养,而小农场的收入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有了小农场,有同学学到了蔬菜种植技术,亲见了蔬菜种植的效益,回家动员父母种菜赚钱,家里人不种植蔬菜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大转弯”。

有了小农场,同学们学会了爱惜粮食不浪费。

文/图 本报记者 蔡晓华 陈修甫

水灵灵的萝卜苗一畦接着一畦,汁多肉实的“洋茄子”压弯树枝……

近日,记者走进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校,只见学校8亩见方的小农场里绿意盎然。农场边上的饲养场里,30来头猪儿个个膘肥体壮。在这充满生气的农场里,全校900多名师生用辛勤的劳动收获累累果实,也“育”出了热爱劳动、扶贫助困的美德风尚。

种养能手进校来

指导学生做农活

五道箐乡中心校小农场创办于2013年。

每周四下午,本乡有名的养猪能手阿品里窝和种菜能手阿库么阿各都会进学校小农场教授学生劳动技能,教学生除草、施肥,指导学生配兑有机饲料、检查猪儿健康情况。

参与劳动课实践的学生,全部走进地头或圈舍,亲身参与劳作。

“学校既要让学生学到科学种、养殖的技能,也要让他们在劳动中磨练出不畏惧困难,不怕吃苦的品格”,校长胡正华说明了小农场的办学要求。

过去一年里,参与劳动课的学生们学到了蔬菜种植技术,了解了饲养肥猪的常识,在劳动中磨练了意志。

而两名种养能手也逐步适应了从村民到“老师”的角色转变,他们学会了合理把握堂课教学时间,学会了简单填制《教学方案》,还能较为规范的使用课堂教学用语。

“这几亩地一个人就能种好,但是教学生就不一样了”蔬菜组指导员阿库么阿各告诉记者,“平时我一有时间就去学校的小农场里转转,哪个班级的蔬菜缺水、缺肥了,我都通知学生来自己解决,这动口不动手还真不习惯”。

事实上,指导员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学校劳动课程设置的需要,校务会已研究决定, 2015年起正式聘任两名村民为学生劳动课辅导员,每人每月发给200元津贴,津贴从小农场的收益中支付。

小农场经济效益初显

学生娃是最大受益者

花50元钱从网上购回5株“洋茄子”苗,存活的3株产出果实600斤,加上从藤蔓上采摘的“龙须菜”, 3株“洋茄子”一年为小农场增收1500多元;成本与效益之比达到1:30。

饲养场一年出栏260斤左右的肥猪30头,按每头猪纯利1500元计算,饲养场一年获利4万5千元。

加上日常出售给学校伙食团的其它新鲜瓜菜收入8000元,五道箐小学的校园小农场一年创收5万4千元!

现在,学校抽调专人规范建起了小农场的收支明细账。小农场里获得的收入,大部分开支在学生身上,一部分则留作推动小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资金。

一年来,小农场收益中的1.3万元用于给“爱心班”50名困难学生购买洗漱和被褥等用品,并补贴他们每学期双休日的伙食开支。

此外,学校举办运动会、资助特困学生、表彰奖励优秀学生等活动,都从小农场收益资金中列支了相应的补贴费用。

“有了小农场,学生的‘营养午餐\’分量更足,也更营养”、“小农场的收入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在五道箐乡中心校,老师们一致认为:校园小农场改善了乡中心校的办学条件,为山里的学生娃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小农场“育”出美德

小农场带来了大变化。

六年级1班的“劳动之星”阿牛子布在校园小农场里学到了蔬菜种植技术,亲见了蔬菜种植的效益,于是他回家动员父母种菜赚钱,家里人不种植蔬菜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大转弯”。这样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周边邻居。

“学校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大概五分之一的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就回家务农。因此,学校老师不仅要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也应该培养学生科技致富、讲究德行操守等方面的观念或理念”,校长胡正华说。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五道箐中心校校务会着眼的是学生长远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在校园中,以小农场为载体开展美德教育带来的变化还不止于此。

现在,全校900多名小学生没有一个乱倒饭菜,就餐时能吃多少就舀多少;所有学生都把残羹冷炙倒进专门的潲水桶,然后由专人提去喂养饲养场里的猪儿。“爱惜粮食、节俭光荣”等观念已扎根学生心头。

通过老师们的引导,用小农场收入帮助困难学生的“身边事”生动感悟了全体学生,助人为乐、齐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风气正在一步步打开学生们崇尚真、善、美的“心灵之窗”。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各班级的同学间增进了了解,团队协作的精神鼓舞着学生勤勉、上进。

若得春水满池绿,唯有源头活水来。以校园小农场为引,五道箐乡中心校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搭建了全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会有更多品学兼优的彝家学子展翅高飞。

新闻推荐

以“廉”持家 “节节”快乐 普格发短信倡“廉节”

2015元旦到,“廉节”倡议更和谐。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抵制各种奢侈浪费歪风,确保过一个欢乐祥和、廉洁文明的节日,普格县纪委通过发送短信《“廉节”倡议书》狠刹“节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