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天一次“家访”村干部坚持了十年

四川日报 2013-02-28 17:19 大字

普格县底古村干部真情帮助群众发展蚕桑产业,2012年全村蚕农收入303万元,户平1.1万元

□陈修甫 本报记者 李清波

“每3天保证有村组干部到蚕农家走访一次,蚕农有事随喊随到。”10年前,普格县大坪乡底古村村干部向村民承诺。10年来,村干部一直坚守、践行这句诺言,如今,该村栽桑142万株、建起蚕房700间,年均养蚕收入达300万元以上。

让利10年

信任缘于承诺变现

2月4日,在距普格县大坪乡底古村5公里处的一片荒地上,数十名村民正在挖坑准备栽桑。“荒地有300多亩,准备用来建个优质高产的蚕桑生产示范基地。”村支书邓世金说,这些荒地中包括120户村民的110亩承包地。因为距离村子较远、要走1个多小时,加上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所以,许多村民就荒弃了这些土地。

今年1月2日该村召开村民大会,决定将这片荒地用来发展蚕桑——由村里组织5-8户养蚕大户在这片荒地上栽种桑树、修建蚕房,村民们也同意将荒地无偿提供给这些大户使用10年。“10年后养蚕大户退出,荒地蚕桑各归各家。当然,到时大户也可通过租赁承包的方式继续经营荒地蚕桑。”邓世金告诉记者,虽要让利10年,但村上这一提议却得到全体村民一致认同。村民们说:“让利10年没意见,主要是因为村干部为一句诺言坚持了10年,所以大家现在绝对信任村‘两委\’。”

承诺10年

承诺缘于产业颓势

“10年前的这句诺言是在村里蚕桑产业遇到困难时,村干部不经意间说出来的。”邓世金说。

1991年,底古村村民开始栽桑养蚕,说到养蚕技术和桑园管理,该村都具备较好优势。但10年前,受当时蚕茧市场低迷、茧价下滑和大蚕多病等因素困扰,底古村的蚕桑生产一度徘徊不前。

面对问题,村里及时召开了群众大会。邓世金回忆说,当时大家一致认为,村里发展蚕桑产业是对路的,但必须解决群众抗御市场经济冲击的耐心不够和村上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经反复探讨,村“两委”一班人找到破解之法。当年,全村干部以“按干部人头包干到户”的形式,挨家挨户去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并向村民承诺:“每3天保证有村组干部到蚕农家走访一次,蚕农有事随喊随到。”

承诺虽好坚守不易。“每年一到蚕桑生产的关键时节,村组干部就要排起‘轮子\’挨家挨户到蚕农家串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要请技术人员来帮忙指导。”邓世金说,该村的村组干部早出晚归“家访”蚕农已是“家常便饭”。

践诺10年

小桑树带来大变迁

10年践行诺言汇聚民心,底古村的蚕桑产业得以持续壮大。“干部们的坚持给了大家发展蚕桑的信心。”从退桑“带头人”到养蚕“示范户”,该村四组村民向万金告诉记者,他家已种植高品质良桑9.5亩,年养蚕20张以上,仅此一项年收入超过5万元。

2003年以来,全村共栽了142万株桑树,其中,利用“吨粮田”栽植的良桑有500亩,坡地桑500亩。邓世金说,10年来,村上为群众组织蚕桑专用肥将近1000吨,推广方格蔟10万片,推广省力蚕台7000套,支持群众修建标准化蚕房700间。

现在,蚕桑生产已经发展为全村的产业支柱。2012年全村蚕农收入303万元,户平1.1万元。

新闻推荐

普格开秤收购烟叶

本报讯(吉木日哈记者吴梦琳文/图)8月30日,普格县烟叶收购工作拉开序幕,计划在两个月内完成收购。近年,普格县注重根据市场选择和改良烤烟类型,在部分地区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几年前全县烟农种烟收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