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诱囚笼让桑树头号“杀手”自投罗网
专家组田间对桑螟性诱监测防控技术进行鉴定。 汪丽 摄
□本报记者 罗敏
桑螟虫号称桑树头号“杀手”,经过三年多桑园试验研究,日前四川省桑螟虫绿色防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6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蚕桑研究所、省蚕业管理总站等科研单位相关专家一行,对厅植物保护站、涪城区农业农村局、天虹丝绸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桑螟性诱监测防控技术》进行了田间评价与技术鉴定,认为该技术稳定性好,诱捕高效,应用转化快,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桑螟虫近年来在四川省蚕桑主产区发生日益严重,桑园因桑螟危害造成无桑叶可采,且引发蚕病,严重影响蚕桑产业发展。2018年仅宁南县就因桑螟危害造成经济损失 2000 余万元。尽管全省蚕桑主产区已陆续利用灯诱、色诱、食诱等技术进行防控,但由于对桑螟“治标不治本”,效果有限。
天虹丝绸公司生产科技部主任杨建林向记者介绍,通常桑螟虫在适宜条件下,一年会繁殖5至6代,在第二代以后就可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幼虫危害几乎全年不间断。所以减少桑螟虫危害的根本之策在于阻隔代际繁殖。
为此,厅植物保护站、涪城区农业农村局、天虹丝绸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通过桑螟虫性诱技术,成功攻克桑螟防治难题。
该项技术是根据桑螟虫雌成虫的生殖原理,使用现代科技破译当地雌性桑螟虫性激素结构,并合成制成桑螟虫雌性激素诱芯,安放于性诱笼内,气味诱导雄性桑螟虫成虫进入囚笼至雄虫死亡,使得桑螟雌性成虫无交配产下不受精卵而绝后,从而降低了田间桑螟虫虫口密度。
目前天虹丝绸公司已在涪城区蚕桑现代农业园核心示范区推广应用桑螟虫性诱笼6000套,覆盖桑园1.5万亩。专家组来到杨家云林片区、回龙寺村、柏林湾村等地实地查看桑螟性诱防控情况,并进行实地调查,听取试验研究汇报。
专家组认为,该项生物防治技术达到了维护生态种间平衡与绿色防控的目的,对于有机蚕桑产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具体而言,该项技术一是引诱力强,专一性高,稳定性好,诱捕高效,使用便捷,解决了桑螟发生代数多、暴发频次高、防治难度大的问题;二是从诱捕时间、放置密度、诱捕高度、田间布局等环节,构建了蚕桑性诱监测防控体系,为桑螟绿色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实现了“虫药双减、蚕桑双安”,桑螟平均防效76.91%,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新闻推荐
人力有缺口,就将大部分人员投入到关键和影响大的工序——守住关键抓住“卡脖子”部位白鹤滩水电站施工现场。三峡集团供图...
宁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