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六无思维” 明晰产业定位 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经济日报社在凉山州宁南县调研蚕桑产业发展并建言献策
严把生丝质量关
在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经济日报社调研宁南座谈会上,宁南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潇发言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右一)及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左二)带队的省社科院专家组和采访团队就凉山州宁南县蚕桑产业发展进行调研
宁南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县蚕桑产业领导小组组长洪开明(左一),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华(右一)陪同专家组和采访团队一行在示范基地深入了解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李后强听取宁南南丝路集团董事长林平(右一)介绍蚕茧
缫丝车间
缫丝车间的煮茧机
煮茧
选茧
四川经济日报凉山讯 (记者 鲍安华 胡智)3月2日至5日,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带队的省社科院专家组和采访团队,就凉山州宁南县蚕桑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
李后强一行先后来到六铁镇树基村一组民族地区蚕桑产业示范基地、新村乡碧窝村现代蚕业示范基地、披砂镇大花地村规模化蚕养基地、工业园区等地,实地调研宁南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听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李后强指出宁南县产业发展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宁南县现有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宁南县现有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四个加强”:一是加强组织力量,促成产业技术专业性合作;二是加强科研力量,形成与高校的联合模式;三是加强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和技术;四是加强基础建设,落实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李后强说,发展产业要克服“六无思维”:一是克服无钱思维,不能将资金短缺作为不发展产业的理由;二是克服无人思维,打破人才区域界线,实现人才联合、人才共享;三是克服无地思维,发展飞地经济;四是克服无名思维,深挖产业文化,打造产业名牌;五是克服无路思维,以市场经济为发展导向,探索新型发展道路;六是克服无力思维,结合多产业力量,共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针对宁南未来发展方向,李后强建议重新定位。一是定位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产品供给地;二是定位优质康养最后选择地;三是定位蚕桑文化活态保存地;四是定位茧丝工匠精神雏形发源地;五是定位世界著名水电生产地;六是定位世界高端生丝控制地;七是定位四川南向开放桥头堡。
在社科院专家组一行积极为宁南蚕桑产业建言献策的同时,四川经济日报采访组成员也积极深入了解该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及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李银昭表示,此次携手省社科院赴凉山调研,一是为了深入做好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新闻报道;二是希望通过一线的鲜活报道和近距离采访相关领域专家,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权威也更有参考价值的新闻稿件。
宁南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潇表示,调研组一行的到来为正在谋划发展的宁南指明了方向,尤其是提出的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无疑是雪中送炭。宁南县将转变思维方式,对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分条思考,着力解决现有问题,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对蚕桑文化深度挖掘,创造多品种、深文化、强品牌的蚕桑产品,发展好蚕桑、康养、水电等产业,以产业助推县域发展,把宁南打造成为精品县城。
宁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刚双,政协副主席肖贤发参加座谈。宁南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县蚕桑产业领导小组组长洪开明,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华陪同调研。
本版图片由四川经济日报记者鲍安华摄
新闻推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确保今年有个好收成,宁南县各地农户们抓早动快,趁着天气逐渐回暖忙碌开来,翻耕、除草、备种……...
宁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