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凉山大地绽放铿锵玫瑰 ——来自基层一线女第一书记们的故事

凉山日报 2017-03-08 10:26 大字

脱贫攻坚激荡巾帼豪情

【编者按】

近年来,凉山州各级妇联组织,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妇联的有力指导下,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找准工作定位,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扬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在推进凉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治州、决战贫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中,广大妇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全州各族各界妇女以昂扬的政治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发挥聪明才智,以出色的工作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凉山实践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塑造了时代女性新形象。

为进一步推动凉山州妇女工作的发展,凉山州妇联在《凉山日报》开辟“巾帼风采”月刊,借庆祝“三八”国际劳动节107周年之际开刊,敬请留意关注支持。

行走在彝寨的第一书记

甘洛县石海乡甘东村第一书记

/许洪兰/

一年多时间里,她每天穿一双胶鞋、背一个水壶、挎一个布包,越岭翻山,行走在群众家中,走访、调查、服务……她就是甘洛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石海乡甘东村驻村第一书记许洪兰。

2015年8月,34岁的许洪兰被任命为石海乡甘东村驻村第一书记,从此开始了她的扶贫生涯。

甘东村地处大山深处,系彝族聚居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256户1034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基础较差。面对“2016年让79户313人全部脱贫”的艰巨任务,许洪兰接过了“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的旗帜。从下村的第一天起,许洪兰忙碌的身影,像蜜蜂飞进花丛,行走在甘东村崎岖的山路上,忙碌在79户贫困户的家里。

她从小怕蛇,在走村入户的途中突遇毒蛇,也只能故作坚强等待毒蛇游走,然后继续赶路;因不懂彝语,她担忧与彝族群众交流,诚恳好学如她,从起初带彝语翻译,到后来基本可用彝语与彝族群众交流;她坚持入户调查,即使狂风暴雨、山洪猛涨,也阻挡不住她前行的脚步。

一天接着一天超负荷的运转,一户接着一户走访核实,加之恶劣多变的气候,许洪兰终于病倒了,患重感冒发高烧40度,四肢无力,头痛难受,但为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她义无反顾,在石海乡卫生院打了一针,休息10多分钟后,咬紧牙关继续工作。

去年春节,许多人都提前回家准备过年了,但她想到了甘东村特困户沙马吉哈莫。沙马吉哈莫的丈夫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膝下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许洪兰脚踩皑皑白雪,头顶飘飘雪花,身迎凛凛寒风,来到沙马吉哈莫家,嘘寒问暖,送上慰问金,沙马吉哈莫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笑容。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许洪兰入户走访摸清了256户农户的基本情况,从“五件实事”着手,定期到79户贫困户家中拉家常,帮助48户贫困户外出务工,联系县职业技术学校,对甘东村贫困户开展种养殖培训。联系帮扶资金修复甘东村通村公路、蓄水池,协调有关部门为甘东村争取到202户彝家新寨建设和54户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都有安全住房。牵头组建甘东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覆盖全村243户人在户在的村民。

目前全村建成了村级幼教点、医务室、文化室、民俗活动坝子,接通了宽带网络,村民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用电用水、广播电视户户通得到有效保障,全村79户313人贫困群众收入全部达到3200元以上。

用行动诠释最美青春

金阳县土沟乡日克地村第一书记

/罗晴/

2015年12月,罗晴由共青团凉山州委派驻到金阳县土沟乡日克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她迅速完成工作角色转换,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在乡政府、村两委会的积极协助下,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强化组织建设,推动***,热心为民服务。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与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沟通、强化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全体村干部和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合力。调优配强领导班子,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制度。认真研究确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建设规划和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发展农民集体经济和致富项目,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在掌握全面真实的帮扶村资料后,罗晴与村组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制定详实的扶贫、脱贫工作计划;做好基础台帐,摸准基础信息;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整合优势,加大帮扶力度,重点抓好青花椒、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电商创业平台建设、教育扶贫等工作,并制定出《共青团凉山州委关于对金阳县土沟乡日克地村2016年年度计划》和《共青团凉山州委关于对金阳县土沟乡日克地村2016—2020年五年规划》。

开展“走基层”活动,慰问困难群众。在罗晴组织下,大家以“组织一场政策宣讲,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一次贫困户集中走访,组织一回群众接访,进行一场专题讨论,搞好一次夜校培训”的“六个一”方式,认真落实“宣讲大政方针、推动脱贫攻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解决群众困难问题、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完成”五项重点任务。走访慰问中,对10户孤儿、五保户、贫困党员家庭进行了实地慰问;为“一村一幼”的幼儿送去了价值5000元的书包;为全村困难群众捐赠约7万余元的200床棉被以及40余箱洗漱用品;开展暖冬慰问,捐赠现金1.2万元。

争取帮扶资金,促进产业发展。2016年组织村民种植核桃4000亩、华山松2968.68亩;协调州水务局落实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项目,解决该村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实施“借羊还羊”项目,组织协调100只能繁母羊借给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外,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为该村落实17.8万元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让村里老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

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四好”创建工作。在罗晴积极组织下,全村“卫生大比拼”活动蓬勃开展,建立“移风易俗”监督队开展卫生检查。去年11月在村民卫生评比表彰活动中,为全村前五名的村民颁发奖品和卫生流动红旗。通过此项活动,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三建四改五洗”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助推“四好”家庭创建。

真抓实干的致富带头人

美姑县乐约乡乐约村第一书记

/吉牛阿乌/

2016年1月,美姑县农牧局能源办副主任吉牛阿乌担任了乐约乡乐约村第一书记。面对陌生的环境,她以饱满的热情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坚持用“土话”与群众交流、用“土招”为群众办事、坚持走“土路”为群众服务。

走访调研,了解民意。2个月来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村情,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实施“一重点两特色”的“1+2”产业发展思路,发展以核桃为支柱产业,发展马铃薯、美姑山羊特色产业。带领村里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邻近乡村考察学习借致富经验,集思广益地制定出《乐约村五年建设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村级党建工作规划》等规划制度。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出行难,一直制约着乐约村的发展,在吉牛阿乌的努力衔接下,当年6月县交通局施工完成该村3.5公里毛路。期间连续一个月,吉牛阿乌住在村里,协调与邻近村土地赔偿争议。9月,她协调投资128万元的一级碎石路建设指标,今年4月将开工建设。乐约村地处干热河谷边缘,缺水十分严重,去年11月她成功与县农办协调好了该村饮水工程,今年5月开工建设,将彻底解决全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与此同时,在吉牛阿乌的不懈努力下,村里开班了“一村一幼”教学点,从县教育局协调200万元教学楼、食堂等修建项目,解决乐约村和邻近波莫村的孩子入学问题。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乐约村核桃品质极佳,适合大规模发展核桃产业。经过吉牛阿乌的努力,去年3月用优质核桃枝条对原来劣质的450亩核桃基地进行嫁接,9月种植了470亩优质核桃,同时开展核桃嫁接和科学管理培训。乐约村天然草场资源丰富,美姑山羊产业发展潜力大。吉牛阿乌与农牧局协调,去年4月向贫困群众发放158只美姑山羊基础母羊、5只公羊,开展疾病防治和科学养殖培训,协调草种种植1200亩保障饲草来源。目前已经发展存栏量达420只,预计到2017年底贫困户每户可增收2500元。加大马铃薯产业发展。在吉牛阿乌协调下,县农牧局为全村贫困户发放了马铃薯高产品种种薯23500斤、化肥20袋,预计今年底每户贫困户最低可增收4000元。

加强社会管理促稳步基础。开展法制政策、财务知识等教育培训,充分提高村组干部、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当好脱贫致富的排头兵;成立以全村党员为主的突发事件协调处理、建设宣传动员等小组,制定了38条村规民约,加强对计划生育、控学保辍、移风易俗的宣传和监督,帮助联系村健全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促进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运行。

用真情和责任担起脱贫攻坚重任

木里县依吉乡雨初村第一书记

/降初娜姆/

2015年10月,降初娜姆受组织选派到木里县依吉乡雨初村担任第一书记。

雨初村是依吉乡政府驻地,海拔2500多米,属于半农半牧的二半山区。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47户,917人,其中贫困户38户,贫困人口195人。乡政府距离雨初村村部只有6公里,中间却有一座大山,每次下村都要路经一段艰险崎岖的山路。气喘吁吁地去,上气不接下气地回,一走就是几十趟。

为了改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贫困问题,从到村任职以来,降初娜姆在走访3个村民小组、147户时,宣传政策、询问生产生活。耕田犁地的田间地头、农户修房筑墙的施工现场,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加强党建基础,让党员身份在群众中闪光。雨初村有33名党员,针对农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降初娜姆召集党小组会,整顿规范党员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教育,利用党校阵地,分期分批地对农民党员进行轮训。同时主动与致富能手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早日加入党组织,壮大农村“双带”党员队伍。

用心考察,动脑思考,因地制宜,制定村户规划。通过走访农户、村组干部开会讨论等方式,找准了全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交通建设落后,教育、卫生条件较差等,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帮助贫困村制定了到户规划和村规划,落实了帮扶措施。认真填写《扶贫手册》、建立“六有平台”、录入贫困户。 

在村组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她带领着农民们开始筹划成立雨初村畜牧养殖合作社,以黑山羊养殖为主带动农户发展藏香猪、藏香鸡的产业化养殖。同时,她带领着村干部科学规划了村集体经济:20亩魔芋,6亩杜定子,用这两种投入不多但见效较快的产业开启“种植业致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打基础,让农民们有信心跟着干。

雨初村有一个120万元的雨初大堰准备招标修建,作为第一书记,降初娜姆带头联系相关单位,衔接设计公司,亲自实地设计勘察,目前已经进入设计招标阶段。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作为第一书记,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真情和发自内心的使命感、责任感,她行走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

让青春在扶贫路上绚烂绽放

宁南县红星乡高峰村第一书记

/钟继丹/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而我的青春因为这段经历绚烂夺目。”30岁的钟继丹选择在驻村帮扶的路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最美青春。

红星乡高峰村距离宁南县城52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385户1758人。其中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434人。

到村报道的第一天,村主任就组织村组干部上红星大堰。红星大堰全长27.8公里,是红星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生命线。因年久失修和泥石流灾害等,大堰损毁严重,村主任组织各村社干部上大堰核实灾情制定抢修方案。为了尽快熟悉高峰村的情况,她自告奋勇主动要求加入。路程中,即使万丈悬崖,双脚打颤,她也咬牙不退缩。8小时徒步走完大堰,村社干部们纷纷为她竖起大拇指点赞:“你可是这么多年来走完大堰的第一位女干部啊!”红星大堰,成了她与村组干部打成一片的“连心桥”。

精准脱贫,关键在于精准。为迅速掌握全村86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她用了整整一个星期逐户走访完。全面地掌握了每户基本情况,建立完善贫困户台账,为下一步理思路、找路子、制计划、拟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峰村现有党员40人,党员人数少、文化层次低、年龄结构偏老化。为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她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实施“双向培养”和“能人带动”工程,将3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2名村组干部培养成了致富能手。同时,争取60万元资金新修了270平方米的村“两委”办公大楼;新增图书500余册,农家书屋每天定时开放6个小时;争取10套健身器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高峰村基础设施薄弱,全村没有一条完整的水泥路。钟继丹争取相关项目资金、采取群众“一事一议”等方式实施高峰村8个村民小组11.7公里路面硬化和环线路建设;争取资金140余万元实施高峰村至双合村4公里联网路硬化建设。积极和县相关部门对接,争取10万元解决高峰村新农村用水问题;协调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完成高峰村第一、二期30户新农村建设任务,协调资金380余万元对贫困村510户住房进行改造提升,使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为拓展农民增收途径,钟继丹和村两委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在巩固烤烟产业主导地位的同时,形成以核桃为主,养猪、养牛等并举的“1+X”特色扶贫产业体系。争取资金3万元为35户贫困户发放黑山鸡苗、仔猪,拓宽致富渠道。积极协调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通过以点带面、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助推高峰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

扶贫路上,小女子也能有大担当

普格县甘天地乡甘天地村第一书记

/冯家平/

对于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派驻到普格县甘天地乡甘天地村的第一书记冯家平来说,第一书记代表着一种责任与担当。自2015年12月驻村以来,冯家平始终紧绷着“做脱贫攻坚排头兵”这根弦,立誓要在边远山区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不辜负村民群众对她的殷切期盼。

情系农村,摸底调研强规划。虽然甘天地村未通硬化公路、群众居住分散,但冯家平硬是靠着双脚,一户不落走完了在本地居住的30户贫困户和搬迁到花山乡等10个乡镇的130户贫困户,全面了解了其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在此基础上,耗时两个月几易数稿,制定完善了《2017—2019年甘天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方案规划总投资1657.6万元,为甘天地村的致富未来绘就了美好的蓝图。

建强组织,凝聚合力树标杆。冯家平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合力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努力将村党支部建成群众的“主心骨”,脱贫的“领头羊”。建立谈心谈话制度,进一步增强“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村组干部“逢场天到乡便民中心、平时在村活动室坐班”的制度,畅通了村民办事的渠道;充分利用“贫困党员、党员志愿服务队、乡党代会代表”三支队伍,成立了50亩脆红李党员***示范项目,带动了一批有脱贫意愿的党员带头发展。

依托优势,强村富民促发展。积极发挥其派员单位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优势,扎实推进村内致富产业发展。因需制定产业规划,协调有关专家和领导到村进行实地产业调研,因地制宜制定了甘天地村产业帮扶规划,明确了做大做精脆红李、附子、马铃薯农作物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中药种植,协调15万元大力发展附子产业;巩固传统产业。先后组织开展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6期158人次,切实提升马铃薯亩产量。

移风易俗,转变观念树新风。冯家平深知贫穷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的落后,扶贫先扶智才是脱贫攻坚的硬道理。开办了“农民夜校”,积极组织法制宣传、禁毒防艾等各类培训;开展“五洗”工程,引导村民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协调3万元资金为38户群众发放并安装了38台电视,提高边远山区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成立甘天地村四好家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四好”家庭创建评选工作。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冯家平说,她只为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只为甘天地村的脱贫致富奔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新闻推荐

宁南退耕还林工程通过省级验收

本报讯近日,受四川省林业厅委托,省林业局验收组一行到宁南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工作。验收组严格按照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要求,对宁南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各实施...

宁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