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州项目支持 昔日乱石坡今变“聚宝盆”
——石漠化治理的“宁南模式”
3月31日,笔者来到宁南县骑骡沟乡胜利村,山坡上,一排排整齐的核桃树已齐小腿高,许多已经发出了嫩叶。“这些地方以前都是石头荒山,现在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民们种上了核桃树苗。”村支书毛顺富说,这些核桃树,不仅是村民的致富树,也是保护大山的生态树。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又被称为土地癌症。四川宁南县有石漠化面积369平方公里,自2008年以来,该县启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得到省州发改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如今,通过治理,曾经的荒漠化区域,已凸显出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四川省石漠化治理项目负责人、省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处调研员彭小青说,宁南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既是生态工程,更是扶贫工程。
□王咏 徐彬 何流 图片由宁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省州支持 石漠化治理顺利实施
根据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石漠化监测结果报告,宁南县25个乡镇均有岩溶地貌分布,岩溶区面积1062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为369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黑水河流域和金沙江流域。
骑骡沟乡胜利村就位于一个荒坡上,毛顺富说,以前村民行走在山腰的小道上,总担心山上放牧的牛羊蹬下滚石,砸伤自己。在他的记忆中,山上掉下的最大的滚石,有篮球大小,十分危险。
从1998年开始,宁南县将石漠化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正式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凉山州唯一一个试点县。治理的主要办法是,对部分石漠化地区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种办法进行综合治理。
2008-2015年度,省州共下达资金637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30万元,地方配套842万元。“没有省州项目资金,石漠化根本不可能治理。”宁南县发改局局长姚勇很是感慨。
结合实际 分区域综合治理
站在骑骡沟乡的一处山间,放眼望去,整片山坡上都种满了核桃树。这批核桃树是去年10月份种下的。“过去的石旮旯成了核桃种植地,核桃树根系发达,能深入石缝中,不但能抵御干旱,还起到较好的固土保水作用,使石漠化治理的效果十分突出。”宁南县以工代赈办公室主任李晓波说。
宁南县结合实际,分区域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在二半山地区,发展核桃种植成了首选。二半山地区海拔、气温、日照、热量、雨量等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生长,满山遍布的岩石通过反射和漫射阳光,对核桃生长又具有特殊的光合作用,形成品质优良的核桃产品。“我们还将把这些核桃树区域围起来,禁止牲畜进入、破坏生态,实施封山育林。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拓展群众的致富渠道。”李晓波说。
在高海拔地区,宁南县把草地畜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连为一体,以实施科技扶贫种草养殖项目为突破口,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以场带户、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探索出一条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路子,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按照宜桑则桑的原则,宁南在全县海拔1300米以下区域,打破土地行政界限,发展集中连片的“6215”套种桑园,打造数个万亩桑园现代蚕业基地,实现了经济林与水土保持的有机结合。“以前都是荒山荒坡,现在种上了核桃树。”骑骡沟乡胜利村村民哈马舍雨去年已种下约0.3公顷核桃,他还打算,等核桃树长大了,既可卖核桃,还可以在林下养鸡,增加收入。
多重治理 凸显三重效益
“要得到省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前提就是要把项目做好,力求实现项目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宁南县政府主要领导说。“宁南县石漠化治理项目效益好,成效明显,自然对宁南有所倾斜!”凉山州攀西资源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涛认为,多年来,宁南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主要还是得益于省州各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确保了各项目工程均能按要求按时完成。
在彭小青看来,宁南县结合实际,分区域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明显,至少有三重效益。
生态效益方面。一是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固土保土能力;二是改善了治理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有效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三是实施堰沟整治和坡改梯工程,增加了地表拦蓄径流量,减少土壤养分含量的流失,有效地缓解区域用水矛盾。
社会效益方面。一是为项目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二是使土地利用结构逐步优化,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减少以破坏生态环境换来经济发展的代价,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三是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人畜饮水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效益方面。核桃到挂果期时,预计每年新增产值4300万元。草地改良后每亩草地产鲜草量可提高120公斤,年增加鲜草产量228万公斤,按0.2元/公斤计,新增牧草产值达45.6万元。项目区人均牧业纯收入预计增加120元。
彭小青认为,从石漠化项目实施以来,宁南县发改、经信、林业、农牧等部门一直都积极与上级部门做好对接,让省州政府能够了解宁南,在项目上支持宁南,“宁南工作做得很扎实,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