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跟着广播学吹笛 上百个国家的听众都为他的“凉山声音”鼓掌
孙贤储在美国表演。
成都民族乐团笛子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协)竹笛学会理事孙贤储,是个在宁南长大的西昌人。他受父亲影响,7岁开始学笛,先后在宁南县文化馆、凉山州歌舞团、成都市民族乐团工作,专业从事笛子演奏工作。
在州民族歌舞团工作期间,孙贤储花了4个月的心思,创作出融合了5种乐器的器乐独奏《凉山风情》。在此后的24年里,他带着《凉山风情》赴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次表演都赢得了观众的赞同和欣赏。
孙贤储的愿望是把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介绍给世界,把中国的声音吹给世界听。尽管已经退休,他仍舍不掉最爱的乐器。他说,只要家乡有需要,他随时都能回凉山为乡亲演奏。
文/本报记者 但靖 图由孙贤储提供
从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到英国南部海滨城市朴茨茅斯,再到意大利博洛尼,他凭借一曲充满民族特色的原创器乐独奏《凉山风情》,不仅为欧洲多国民众送上新年贺礼,还让海外观众领略到中国民族乐器的动人魅力。
曾赴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半个多世纪来不间断演奏,把这美妙笛声吹向世界的,是成都民族乐团笛子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协)竹笛学会理事孙贤储,也是个在宁南长大的西昌人。
A7岁开始学笛子 从宁南一路吹到成都
2月21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打造的2016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经过8天的精彩演出后,于2月28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顺利闭幕。
演出中,孙贤储带着他的原创器乐独奏《凉山风情》惊艳亮相,轮番吹奏埙、葫芦丝、马布、巴乌和笛子5种乐器,其娴熟的技巧和高超的演奏水平博得了台下潮水般的掌声。
孙贤储与乐器结缘,其实要从他的父亲说起。孙贤储的父亲是一位笛子爱好者,身边有不少爱好音乐的同学、朋友。受他们影响,才上小学的孙贤储就萌生了要学笛子的念头。7岁那年,孙贤储正式开始了他的吹笛生涯。
那时家庭条件并不好,孙贤储学习笛子的方法就是听广播教学。他说:“当时整个宁南县都没有专门学习笛子吹奏的书,唯一可学的途径只能是听广播。”
想想都知道,听广播学习吹笛子必然十分困难,没有专业老师面对面讲解,每当遇到问题时只能靠自己反复推敲、操作,但孙贤储说:“那个时候根本不会觉得有什么苦,只想一心学会笛子,基本上走到哪里都笛不离手。”
虽说那时还不能完整、轻松地吹奏曲子,不过在同年级中,孙贤储已是最会吹奏笛子的学生,他还加入了学校演出队专门吹奏笛子。所幸,坚持和付出并不是没有收获的,由于吹得越来越好,年仅10岁的孙贤储就获得了在宁南县各乡镇演奏的机会,上高中后还加入了宁南县宣传队,和同学一起组建了乐队。
上世纪80年代,孙贤储进入宁南县文化馆工作。1985年,30岁的孙贤储在工作期间考入了四川音乐学院器乐吹奏干部专修班,他是凉山州唯一一个考入该专业的人。
1990年2月9日,由于工作调动,孙贤储进入了凉山州歌舞团工作,专业从事笛子演奏工作,对管弦乐器的认识和研究有了质的飞越。
由于接触到了种类更多、范围更广的民族音乐、器乐,孙贤储迷上了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文化,开始尝试专研不同的乐器,创作别具民族特色的乐曲。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创作出了《凉山风情》。如今,他的家中各类乐器上百件,能熟练吹奏的乐器达40余种。
1995年底,孙贤储以特殊人才引进到成都市民族乐团工作至今。60岁的孙贤储目前已退休,但他舍不掉他热爱的工作,他说:“我要吹奏一生,直至我无力演出。”这样的坚持或许是一种信仰,一种态度吧。
B创作了4个月 将《凉山风情》吹向世界
1992年正值中日建交10周年、四川与广岛建交20周年,凉山州歌舞团需要公选出一首极具辨识度、民族特色的乐曲去往日本演出。在接到任务后,孙贤储开始了构思、创作。
“《凉山风情》是描写彝族火把节时,彝人载歌载舞欢乐过节的场景,所以这个乐曲又名《彝族风情》。”孙贤储说,创作《凉山风情》最难的不是编曲而是构思。怎样让音乐更有特色,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问题。
经过一番思索,孙贤储尝试将多种乐器巧妙结合到一首乐曲中。之所以会选择埙、葫芦丝、马布、巴乌和笛子这5件乐器,孙贤储坦言,是因为在当时仅有的乐器中,最熟悉的就是这5件。
有了基本的构思,接下来就是编曲了。本以为《凉山风情》的编曲就是将5种乐器简单结合在一起,后来孙贤储才发现,乐曲的创作需要在保证乐器本身音色的基础上,改造乐器本身。
“当时改造乐器扩展音域费了我很多工夫,在乐器上增加音孔、改良哨片花的心思最多。《凉山风情》光乐曲构思、创作、改造乐器就花了4个月,而实际作曲只用了1天。”孙贤储回忆道。
终于在4个月后《凉山风情》诞生了,同年孙贤储在日本第一次带着《凉山风情》登台演出。如今已经过去24年了,孙贤储带着《凉山风情》去过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次表演都赢得了观众的赞同和欣赏。
《凉山风情》到底演奏过多少次,孙贤储自己也记不清了。他说,他的愿望就是把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介绍给世界,把中国的声音吹给世界听。
1993年,孙贤储凭借《凉山风情》获得四川省文化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995年荣获国家文化部乐器改革“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创作、演奏二等奖”等。
C儿子也爱吹笛 演出每天都是享受
孙贤储常年在外演出,去了无数国家,却难有机会回自己的家。连续几年在国外过春节,陪不了妻儿,但他的家人依然支持他。
“我的夫人本来也是搞艺术的,她跳舞,儿子受我影响吹笛子。”孙贤储的儿子12岁时就进入了四川音乐学院乐团吹奏笛子,现在法国留学专修笛子吹奏,“他和我都在成都市民族乐团工作,我们还是同事哦。”谈及儿子,孙贤储自豪地说,“我们两爷子无话不谈,经常交流吹奏方面的心得,我们在法国时还同台表演过,他能喜欢吹奏笛子,我感到很是满足。”
“您60岁了天天到处奔波表演不累吗?为何不愿意停下来休息?”面对记者的疑惑,孙贤储表示:“根本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谈不上累是因为我在做我此生最爱的事,每天都是享受。”
孙贤储告诉记者,下一站他将于3月19日去北京参见全国首席音乐会。至于凉山的乡亲们何时能欣赏到他的精彩演出,孙贤储说:“只要有需要,随时我都能回家为乡亲演奏。”
专访国家一级演奏员孙贤储
新闻推荐
野百合在山巅仰望 ——我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大同乡支教的日子
——我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大同乡支教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