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宁南312家家庭农场被纳入四川省家庭农场名录库 当农场主年入20万不是梦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4-14 10:05 大字

“现在的农民,如果再不转变观念,还是像以前一样奉行传统的劳作方式,想要靠农业致富是很难的。”宁南县葫芦口镇五星村一组村民张庆福这样总结自己的养蚕致富路。

农民变身“农场主”

张庆福,是葫芦口镇五星村的蚕桑养殖大户。2013年,张庆福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幸福家庭农场”的名牌。2014年,他的家庭农场被确定为四川省家庭农场建设项目扶持户,并将享受到1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场主”。

现在,他正在扩大养蚕农场规模,刚刚又新建了一个占地500多平方的养蚕大棚,吊顶、蚕台等设施正在完善之中。据估算,建成新蚕房后,养蚕的总规模可以达到300张左右。

据张庆福介绍,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桑地,目前他每年的养蚕规模达到了近200张,在2013年的时候年纯收入已经达到20多万元,为他打工的工人最多时近30人。

“家庭农场这种模式,让生产者、管理者、服务者和经营者的‘权、责、利\’联系更加密切,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也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最重要的是,农民依靠这种经营模式挣到了钱。”宁南县蚕业局局长李兴盛介绍说,宁南县已培育多种模式生产的蚕桑家庭农场939户,整合桑园面积3.6万亩,并组建蚕业专业合作社50家,专业合作联社1户,带动农户养蚕增收5400余万元。

宁南县目前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到了1819家,其中有312家家庭农场被纳入了四川省家庭农场名录库。

政策扶持促壮大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经营。借助这股强劲东风,宁南县在全州率先出台《宁南县家庭农场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宁南县相关部门根据每个家庭农场实际情况,按生产经营规模化、田园建设网络化等标准,量身打造各家建设方案。目前,2014年确定的29家四川省家庭农场建设项目扶持户已经成为所在乡镇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和示范户,更成了全县所有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的典范。本报记者 徐彬

新闻推荐

“引导孝道之风的孝行人”杨立志 副局长一职不及父亲生命的万一

杨立志获奖后激动落泪。被残疾父亲一手拉扯大,家住宁南的杨立志深知其中不易。父亲瘫痪在床后,她辞去副局长一职,回家当起“全职保姆”。每天推父亲上坡下坡,带父亲出门运动,为父亲擦澡剪发,杨立志竭尽...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