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有字书 勤读无字书
□王付永
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对读书都很重视,据《四川日报》报道,宁南县就明文要求正、副科级领导干部每月读书两本以上,每名干部读书笔记每年不少于2万字,心得体会每年不少于四篇,每篇字数不少于500字。读书考核情况全部纳入干部读书学习档案,成为提拔使用的依据。在政策的激励和规范下,半年过去,有人就读了30多本书,超额完成任务,另外9名读书不合格干部被谈话。
督促领导干部读书,宁南做法的动机值得鼓励,也确实极大地推动了领导干部的读书热情。但是这种读书的“硬”规定和“软”考核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读书是一件很个人的事,可鼓励读书,但教怎样读书或者规定读多少书则似有不妥。读何书,因人而异,或陶冶情操、或增长才干、或兼而有之,读书对象各取所需;怎么读,因书不同,书有可浅尝者,有需细嚼慢咽者;读多少,因人而定,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病,即使终夜不寝,悬梁刺股,不能消化,也终将无益。
如果为了完成任务,读书或走马观花,或只读提要,甚至让别人代劳,危害也大,考察也会有难度。书怎么读的,怎么用力的,冷暖深浅己自知;就内容而言,即使同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读者不同,境界各异,收获也会不同。读书效果如何,较真考察起来难度自然多多。
对干部来说,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读“无字之书”是鲁迅先生的主张,比起书本知识来,人生、社会、实践这本无字大“书”,无疑更广阔、丰富、生动。读“无字之书”就要在纷繁的社会实践中去读,唯有如此,才能读得通透。
善读有字之书,勤读无字之书,这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意义非凡。有字之书,“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对于无字之书来说,读之如不知味,则往往会劳其神而无其功。甚之,不但无功,有的还往往会成为笑谈。比如 ,一些领导干部就不会读无字之书,下基层,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只看“提要”,或只重书中“插图”以博眼球。一些干部坐坐公交,扫扫大街、来点记者偶遇,往往就美其名曰走基层。这样的走基层,就是读书而不知其味,没有真正把社会这个无字之书读通透。无论是读无字之书,还是读有字之书,都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那些表演性质的读书没意义。
其实,读多少本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有什么收获和心得;走了多少次基层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了多少具体问题。读书和走基层都是形式,解决了什么问题才是内容。如果把形式当成内容,这样的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新闻推荐
8月13日下午4时,经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精心治疗,两位云南鲁甸地震小伤员谢维旺和陈桂艳康复出院。从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医疗队赶赴灾区,到精心安排妥善安置接收地震伤员,四川省卫生部门快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