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预防要抓早 灾害来袭要“跑对”

四川日报 2013-06-27 16:14 大字

—— 一处省级防灾演练点的两个启示

6月19日,四川省地质灾害和防汛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在凉山州宁南县白水河成功举行。

2012年入汛以来,白水河滑坡点共发生滑坡20余次,造成宁南县松新镇上游村八组百余亩农田被毁,省道212线累计阻断40余天,堵塞黑水河河道40余米,并形成堰塞湖,造成过往行人1人遇难,1人失踪,多人受伤。

当天,宁南县受白水河滑坡威胁的500多名群众参加了实战演练。通过演练,群众增强了防灾避险意识,明白了面对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要科学避险。

□本报记者 徐登林 文/图

启示一:走为上计,但要科学

6月19日14点,演练开始,模拟险情不断上报:“因昨夜连续降暴雨,白水河滑坡后缘裂缝增加,活动加剧,可能在短时间内下滑。目前,滑坡体上的施工人员非常危险。”“白水河滑坡体130万立方米泥石下滑,省道212线彻底中断,黑水河形成堰塞湖,水位上涨8米。”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连续发出指令: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组织撤离;宁南县受威胁群众立即转移。“我们在听到锣响后,沿着省道212线向地势较高的立新村坝子撤离。”当天,参加群众演练的松新镇五一村十组村民赖永国告诉记者,这几年,地处白水河滑坡点下游的松新镇群众年年都要搞很多次演练,对于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险场所大家都很熟悉。“目前,面对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受威胁群众最有效最简单最可行的办法还是跑。”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杨静萍在演练中向参演人员说,但跑还是要讲科学,科学地跑就是科学避灾。

近年,四川省特别是凉山州,在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中探索出了一系列科学避灾的办法。比如,雨季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监测由义务监测演变为责任监测,“一表双卡”进村入户,平时避灾演练和临灾应急相结合制度等。

科学避灾,捷报频传。去年,凉山州成功避险72起,避让搬迁人员9592人,避免伤亡人员2425人,避免经济损失4048万元。

启示二:工程治理,抓早抓小

“报告指挥长,白水河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方量达100余万立方米,造成过往人员死亡2人,失踪3人,省道212线阻断600余米,生命线已抢通,堵塞的黑水河河道已疏通开始泄洪。”演练快结束时,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的情况实际上是白水河滑坡2012年真实情况的翻版。

白水河滑坡实际上已有5年的历史,开始规模较小,后来滑坡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滑坡部位处于普格县,而碎屑堆积地在宁南县,因而其治理被一再拖延。

凉山州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尹丕华介绍,到目前,白水河滑坡总方量达300余万立方米,滑坡后缘已有多处出现裂隙,坡面完整性已经受到极大破坏,在暴雨和强降雨水的作用下,随时可能再次发生滑坡,导致省道212线彻底中断。

在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和凉山州国土资源局、凉山州水务局积极参与下,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于去年形成方案。

从今年4月30日入场到现在,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已完成后缘裂隙填封、防护网铺设、排水沟挖掘等工程,眼下正在进行钢管桩灌浆和‘V’字分流槽施工。”负责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邹先敏介绍,工程总造价3279万元,还只能进行应急工程治理——防止滑坡进一步扩大,如果要彻底解决白水河滑坡还需要后续的综合治理工程来完成。

“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宜抓早抓小。”尹丕华说。

新闻推荐

宁南茧丝:从区域到世界的追梦路径

今年6月,冒着酷暑,中国·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国家丝绸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丝绸协会副会长凌兰芳又一次踏上去宁南的路程,他去了解宁南春茧生产情况,已延续三年。三年前,也是春茧收购之后,凌兰芳第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