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派传统风格上,我往前迈进了一步”

西昌都市报 2019-08-08 08:33 大字

25年,齐求实用脚步丈量凉山土地,每一步皆是故事,每一步皆是一幅作品。脚在走,笔在画,情感在延续,他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凉山。把崇山峻岭与彝家风情书画在方寸之间,把自己对这片热土的情谊传递到更宽广的天地。

今天,本报记者与齐求实老师展开面对面的访谈,听他所听,闻他所闻,把25年的凉山情浓缩在这段对话中。

记者:齐老师您好,您是几乎年年来凉山,也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的作品,请问,当初是什么吸引了您的目光呢?

齐求实:在凉山扶贫工作一年后回到北京,心里便惦记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以及民风民俗,当时很想马上回来,但工作很忙,无暇顾及,辞职回来后,除了2006年冬旅会那年我去了西藏之外,每年都回到了凉山的。近年来,我主要在西昌写生,这里还有很多题材可以创作,邛海、湿地等等。特别是湿地公园,打造前我画过,打造中也画过,打造完了还在画。可以说我的画里也看得出西昌城市建设的改变和发展。

记者:您往返北京与凉山之间20多年,是每一次来都有收获吗?这些收获对您来说,有什么影响吗?

齐求实:是的,每次来的收获都是不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这也是我年年都想来的原因,感觉这里还有太多东西可以去体验去感受。我觉得凉山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通过这些年在凉山的生活体验和创作,逐步形成了属于我自己的风格,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在北京开个展的时候,大家都说齐求实的风格形成了。这应该是我最大的收获,在齐派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往前迈进了一步。

记者:您说的风格是怎样的风格呢?

齐求实:以写意为主,包括大写意和小写意。这次画展展示了两种风格的作品,一种是齐派大写意花鸟画,这是大家熟悉和喜爱的,属于传承,另一种是山水,人物加上田园牧歌,这类作品是在齐派大写意的基础上又向前走了一步,加进了我个人的感受,这种风格已经形成,但还需要继续拓展和深化,为将来形成较完整的高原画风做准备。

记者:您说个人风格的形成是最大的收获,那么未来,您还有什么计划和目标吗?

齐求实:下一步,就是要深化这种风格,形成一种画派,展现民族风情、高原风采。这是我的目标。这次借着邛都画院的平台,非常开心,虽然画院不大,但非常适合搞个人的精品展,环境也好,刚好在湿地公园旁边。未来,我们还会邀请北京和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和理论家来画院办展、交流、创作和体验,使画院成为西昌、凉山的艺术交流平台。

记者:您觉得西昌现在的文化氛围怎么样?

齐求实:西昌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魅力之城。城市需要文化,文化需要氛围,城市文化是老百姓的一种精神需求与精神享受。我在西昌呆的时间也很长,西昌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未来一定会更好。

我很喜欢西昌,这里的气候比北京好,夏天凉快,冬天很暖和,春天栖息的城市,我在这里特别适应,回北京反而不适应了。现在一两个月来一次,我的爱人是凉山人,孩子也是在西昌出生的,所以对西昌很有感情。现在一年要来西昌两三次,每次呆个一个月左右。本报记者李晓超

新闻推荐

不求上进的穷人活该穷一辈子吗?

我和某个前任曾经就一个问题发生过一场争论。当时我们俩刚看完一本关于凉山地区的民族志,一开始还只是在讨论那本书,后来就...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