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马主任 一个记者眼中的马布都

西昌都市报 2019-01-29 08:13 大字

(一)

和马布都相识,源于1996年的10月。那时候,我还是西昌学院(原西昌师专)的一名大二学生,正满心欢喜得和爱好文学的同学们办着学校的“红帆”文学社。

有一天,一位在凉山财贸校就读的高中同学专程来学校找到我,说是听说我喜欢文学,能不能去采访一下凉山州招办的马布都主任,把大家帮助他这个残疾人上学的故事写出来,他实在感恩这个好人很多的社会。

没有预约,也没有任何采访必备的证件,作为学生的我凭着一股骑士般的精神,来到凉山州招办敲开了马布都主任办公室的门。

听说我是在凉山财贸校上学的那个残疾考生的同学,马布都情不自禁地讲述起了当时的故事。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忙碌,突然有个驼背残疾人敲门进来嘴里说着‘救救他’就要下跪,把我吓了一跳,赶快扶他起来,让他坐下慢慢说。原来这是一个雷波的考生,父亲早逝,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了高中学业,高考成绩远超分数线,却没能收到录取通知书,于是找亲戚借了几十块的车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来到西昌,想在招办了解哈是什么样的情况。看着身高只有1.37米而且驼背的这位考生,我马上明白他为什么没被招生学校录取了。接下来几天,一有时间,我就和招生学校联系,希望他们能够招下这名虽然身体残疾但求学意愿非常强烈的上线考生。但招生学校一听说这个考生的具体情况后都委婉地拒绝了,最后通过和凉山财贸校的几番协调,他们才答应了招下这个考生,并且要求以后要给他们输送更多优秀考生去作为保证。”

残疾考生的故事讲完了,当得知这名考生已顺利入学并且生活学习都很顺利时,马布都非常高兴,他说农村贫困孩子读书本来就不容易,只要有一丝机会就绝不要放过,他托我带去了他勉励的话语。

这篇叫作《悠悠助残情》的稿件写出来以后,发表在了《凉山日报》星期刊的一版上,引起了各方好评,也激发了我对新闻工作的热爱,直至大学毕业后进入凉山日报社从事记者工作至今。

这名残疾考生就是现如今的中国残联兼职副主席、雷波残联理事长沙马友古。自那时起,沙马友古和马布都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而在马布都的谆谆教诲和影响下,沙马友古后来也成长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持之以恒地坚定走下去,做了不少值得称颂的事情。

(二)

大学毕业进入凉山日报社工作以后,由于单位记者部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记者,我和马布都因为工作的接触便多了起来,大多时候,他都是彬彬有礼而又平易近人的,但也有“满腔怒火”的时候。

那是一次到凉山一个县去开展扶贫工作的时候,走进乡中心校,学校新修的教学楼墙上满是鞋印和篮球印,公共厕所里脏得下不了脚。马布都质问校长为什么把学校管成了这个样子,校长辩解说是因为停水的缘故。马布都当即问他“停水和墙上的篮球印有什么关系,没有篮球场吗?墙上有路吗,才修的教学楼就有这么多的鞋印?”

这时候,看着校长黑黢黢的脸和脏兮兮的手,马布都更来气了:“你那个脸是不是也停水几个月没洗过了?”“你那个手,是烧火棍哇,脏成这个样子?”“你作为校长都这个样子,咋个教好学生?”

但真正把马布都激怒的,则是当他看到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晚秋了还坐在没有桌椅板凳的教室里的地上上课的时候,彻底地毛喽,“你们这些人是干什么吃的?半年前对口帮扶你们的县武装部就说他们大院里有很多大树,喊你们这些乡镇村组干部组织人去砍下来,他们的车免费给你们运过来,你们自己锯成座椅板凳就可以给娃娃们用了!看你们懒成什么样子,别人免费送你们的木材都不去砍,是不是要给你们喂到嘴巴里面才行,这么多孩子,就没有你们自己的、亲戚家的,坐在地上上课你们就不怕孩子们冻病了?”

这个时候,有乡上的领导来喊吃饭了,说是土鸡和小猪儿都整好了。马布都调头就走,留下两句话,“你们什么时候把桌椅板凳整好给娃儿些坐起喽再喊我来吃!”“或者我请你们吃都可以!”

回到县城,马布都给书记县长打电话,强烈建议换掉这个校长,别耽误了孩子们。(三)

后来,马布都任了凉山州教育局局长,再后来,又任了凉山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关注和忙碌的事情自然就更多了,从考生们的顺利升学到凉山的孩子们都能读上书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他都不遗余力。

记得是一次彝族企业家们的聚会,主办方原本是邀请马布都这个凉山名人去充充“门面”的,然而他这个充门面的却没能给主办方面子,还和主办方唱起了反调。

“我们这个民族从前是耻于经商的,现在有这么多企业家在这里聚会,是件令人骄傲的事情。然而,大家在一起,应该共商的是怎么进一步发展,赚了钱后怎么去帮扶别人。而不是在这样的大酒店里大吃大喝,要把谁谁比下去。特别是之前成立庆典的时候,大家去包别墅,大宴宾客。用得着这样铺张浪费吗?你们这些企业家谁在西昌没有房子,自己回家住,一起吃几块坨坨肉,把节约出来的钱送回你们自己的村庄,帮助那些贫困孩子读书上学或者让他们更好的生活,这不是更好吗?”

马布都还建议,经商致富了的企业家们,更要回村带好头。

“我们这个民族,有些不好的习惯,特别好面子。有时候出差路过乡下,看到那些去奔丧时把人民币用竹竿穿起来或者用绳子串起来一路显摆走过的,我都脸红。我们用得着这样死要面子吗?尤其是在座的企业家都赚了钱了,回到老家时就不要再去‘火上浇油’了,不攀比杀牛,不比身价钱,你们的带头作用是很有影响力的,村子里的人自然会跟着你们学的,这样哪点不好呢!”

后来凉山出台了移风易俗的有关规定,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很多村庄固有的习俗和一些落后的观念得到大幅改变,马布都对此感到特别的高兴。

从致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一封信请求持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到《十年行动计划》的出台,从退休卸职后还再度担任凉山教育总督学跑遍凉山的山山水水,马布都牵挂的事情太多。事情太多,当然也就有心累停下休憩的时候。

如今,马布都平静地离开了,而那曾经的马主任,则永远地留在了我心中,我想,也应该永远地留在了绝大多数凉山人的心中吧!

本报记者吴启俊

新闻推荐

认真参会履职 严肃会风会纪

1月27日下午3点,州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十四小组会议刚刚开始,会风督查组的工作人员就进到了小组会议室“查岗”。...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