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新年应把握好“度”

西昌都市报 2019-01-24 09:30 大字

健康过新年应把握好“度”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时候是一家人阖家团圆的日子,同时也是喜气洋洋的日子。2019年春节近在眼前,朋友家人欢聚一堂,吃喝玩乐是常事。平时难得相聚,春节可尽情享受亲情之喜,友情之乐,爱情之甜。

在此期间,很多人的饮食作息开始变得不规律,每天忙着走亲访友少不了美酒佳肴,身体更是少不了“折腾”。虽然其乐融融,但怎么做到开心又不伤身呢?春节究竟又该如何养生呢?

可以丰富不可“无度”

好好吃一顿,历来是过春节的重要内容,人们乐于用一桌精心烹制的大餐来显示节日的喜庆气氛。“春节饮食,可以丰富,但不可‘无度’。”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营养师李霞坦言,以往春节期间,医疗机构收诊最多的往往就是肠胃病人,许多人在节日餐桌上“吃”出了问题,导致肠胃功能紊乱,患上了“节日病”。李霞表示:“饮食有节”是“度百岁乃去”的重要条件,饮食无度则是“半百而衰”的重要原因。从营养摄入的角度而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许多人的日常饮食已经能够满足营养需要。如果春节假日集中、连续进食大量肉类、海鲜、鱼虾等“好菜”,反而会突然增加肠胃的负担,过犹不及,同时也不符合“均衡”、适度的健康原理。

春节的餐桌上,不少人常常沉浸于亲友浓情之中难以自控,就餐时间大大延长,吃得过饱、过量。对此,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罗伦才认为,多食会导致胃热,再加上假日期间运动量减少,会引发上火、便秘、口臭。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因为过饱而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急性发作。“所以,春节餐桌不妨多些素、少些荤。节日菜肴的品种可以丰富一些,但每道菜则‘浅尝辄止’。尤其是晚餐,吃个七分饱,足矣!”罗伦才建议,过酸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少吃,比如羊肉、狗肉以及辣椒等,否则会导致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时下正是冬春交替之际,在保持清淡主调的同时,可适当多吃点偏温热的食物,如鸡、葱、姜、蒜等类,另外,我们可以适当喝些赤豆汤、酸梅汤等,可以去热;或是吃些红枣,有助于养脾。多甜少酸,调和肝气,以补脾胃。

要适量不要贪杯

年底聚会应酬,春节喝酒就是家常便饭,走亲访友避免不了的喝酒。但俗话说得好“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在医学上也是说得通的。

罗伦才表示,过量饮酒可能会引发急性胃肠炎、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酒精中毒如意识模糊、步态蹒跚、昏迷等。长期大量饮酒加重或引发血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引起酒精性肝病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也可能会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另外,酒中的酒精在饮用下去的3小时以内可被完全吸收。酒精吸收入人体后,90%~98%的酒精进入肝脏,由肝脏进行“解毒”,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饮酒伤肝”的说法了。而肝脏处理酒精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酶,叫做乙醛脱氢酶。有些人体内乙醛脱氢酶含量较少或合成速度较慢,酒精的处理速度慢,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全身皮肤潮红等现象,正是平时所说的“上脸”。先天乙醛脱氢酶缺乏严重者甚至会同时出现心悸、头痛、吸气困难、呕吐等症状。所以,那些饮酒上脸的朋友在饮酒时要特别留心身体向你发出的危险信号。

在此,罗伦才提醒广大喝酒爱好者,饮酒过量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喝酒要适可而止,饮酒过量会伤身,甚至可能导致猝死。同时注意不要空腹饮酒,食物会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以便给身体充分的时间来中和酒精;喝酒不要猛喝,要时不时地停顿一下;喝白酒后不能喝汽水,可以喝凉的矿泉水。果汁能起到很好的解酒作用。如绿豆、芹菜、醋、蛋清、生萝卜、水果等都有助于解酒。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过量饮酒之后不要喝浓茶。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双管齐下,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过度则伤身

春节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除了摆摆龙门阵而外,还会有一些小的娱乐项目,这些都在所难免。但是,如果过度,比如通宵达旦、彻夜欢聚,这就难免伤身。中医认为,冬春之交,正是呼吸道疾病、肝脏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多发季节。

在这方面,罗伦才表示,通宵熬夜、欢乐博彩,加之势必有人抽烟。这样的氛围,一则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二则增加肝脏负荷,容易损伤肝脏,三则如果因牌场输赢而动气或抑郁,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建议各位春节期间,在玩乐方面要张弛有度,不宜朝朝美酒之后再夜夜笙歌。要保持豁达开朗的心情,要注重精神调养,不可暴怒亦不可抑郁。暴怒和抑郁都容易伤及肝脏,而现在这个时令正是护肝养肝的好季节。

众所周知,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肩周炎主要的激发因素。另外,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也容易引发肩周炎。而春节的一些娱乐项目难免会使肩关节单一活动过多,这样时间一长就会致使肩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出现肩部酸痛,从而容易引发肩周炎。

另外,罗伦才表示,春节期间的一些娱乐项目会长时间处于坐立状态,一旦长期坐着,活动和补水量相对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毛病。动脉血从心脏流到下肢,靠的是血液自身的重力,而静脉血回流到肺部,靠的是小腿肌肉的肌压力把静脉血压到肺里。由于缺乏腿部的活动,小腿的深静脉血流不畅,形成了一个血团块(即血栓)。血栓可能会脱落,顺着静脉到达肺部,引起肺栓塞,严重者会导致突然死亡。春节“玩”不反对,但是一定要有度。

补觉不要过头

守岁闲聊,谈兴正浓,就寝的时间自然一再推迟;天气寒冷,又逢春节,正好给睡懒觉找到了理由;老年人每天坚持的早锻炼,暂时取消了;年轻人打牌、上网、看电视,熬通宵成为常有的事;三餐并作两顿,炒货零食不离手……中医养生注重“起居有常”,而许多人春节期间的作息表与平时相比变化极大。罗伦才表示:“春节假日的确要放松,给承受日常紧张工作的身体与心理减减压。但是,随心所欲、毫无规律的起居作息非但无益,反而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对此,罗伦才解释,假日中没有规律的生活,会打乱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节奏与运转,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节日病”随之出现。更为严重的是,没有规律的生活还有可能给一些慢性疾病埋下隐患。许多人在假日结束、恢复工作时,常常会乏力疲惫、精神萎靡,抱怨自己的节日“过得好累”,其实这就是假日起居无常带来的后果。“春节假日的作息可以与工作日有所不同,但‘时差’应该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譬如,平时是6点起床,春节假日可以推迟到七八点钟。不要通宵熬夜,然后一觉睡到中午甚至下午。如果生物钟被打乱,睡得再多也不一定解乏。”正确的方法是,对于成年人来说,6-8小时是其所需的标准睡眠时间,老年人在这个标准上再减少1-2个小时,青少年可以增加1-2个小时。对于婴幼儿来说,睡眠时间则需要更长。

当然,睡眠时间多少最健康,还需要依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判断自己的健康睡眠时间的标准,应该以第二天不会感到身体疲乏、感觉精力充沛来判定。

本报记者曾焯

新闻推荐

2018年凉山州劳务输出129.56万人同比增长1.39%

本报讯据州委农工委消息,2018年全州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29.56万人,同比增长1.39%;实现劳务收入218.27亿元,同比增长5...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