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成“拉票圈”
家长们很上心
不少人“被当亲友团”
“投票热” 家长发力 每天实行拉票“轰炸”
前段时间,家住三岔口五交化小区的徐女士给自己的儿子报名参加了某教育机构发起的比赛,而投票渠道就是微信。主办方明确提示,可以把投票链接分享给亲朋好友,为孩子拉票,赢得名次可以得到丰盛的奖品。为了赢取名次和奖品,徐女士发动了不少亲戚、朋友,徐女士在微信里给每一个微信好友发了链接,并且附上“拜托大家为儿子投票哦,谢谢大家。”的文字,通过徐女士的积极发动,儿子最终获得了第二名,“其实再多几票儿子就获得第一名了,应该再发动一些亲友的”,徐女士遗憾的说。
作为家庭妇女的田女士平时最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孩子,她的朋友圈里清一色的都是和孩子有关的信息。前几天,田女士参加了某影楼举办的“最靓宝宝”的投票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孩子可以免费拍一套影集。一开始田女士发动了身边所有的朋友帮她投票,一人一天只能投一票,到了第二天才能继续投。但是田女士发现,靠着朋友们的“举手之劳”想拿第一似乎十分困难。毕竟自己微信朋友圈里有的人并不是太熟悉。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田女士建立了几个群,不定期地发几个红包到群里给大家,让大家帮着投票。为了确保孩子拿到第一,田女士每天都忙于发动朋友们投票。
“拼人脉” 左右为难 感觉朋友圈被“绑架”
“经常有给孩子投票点赞的微信发到我手机上,一条链接,再配上文字。”市民王先生表示,微信里时常会有这样的投票信息,其实很不想投,但不投吧,似乎于情于理有点说不通,朋友理解还好,万一有不理解的,认为举手之劳都不帮忙,伤了朋友情分。但来者不拒什么都投票又转发在朋友圈,觉得自己的朋友圈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让人进退两难。
“最近几天,朋友圈里都是给孩子拉票的信息,投完这个投那个。”说起有关拉票那些事,市民黄丽有点不耐烦,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在评选中胜出,拼尽各种亲情、友情、人情,在亲友圈、生活圈、工作圈四处拉票。因为投票链接都是亲戚、朋友发过来的,虽然多数时候她对投票对象并不了解,但碍于面子,也不得不抽时间帮着投上一票。
今年35岁的王聪最近正处在无休止的“微信拉票”中,身边朋友的孩子年龄都在10岁左右,今天这个同学让帮孩子的书法比赛投票、明天那个邻居请求给孩子的舞蹈比赛投票,有些家长还特意声明一天可以投多次。刚开始王聪还很乐意帮朋友的忙,可几乎每周都要收到一次投票“轰炸”的他感到很无奈:每天打开手机,他都会看到朋友发来同样的链接,一连十多天都是如此,有时因工作忙忘记投票,对方还特意发来信息提醒他,让他有种被强迫投票的感觉。
“变了味” 理性参赛 别给孩子造虚假胜利
“多数家长让孩子参加比赛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多参与、长见识,不过比赛的规则设计和靠微信投票的评选方式却扭转了他们的初衷,比赛变成了拼人脉以及家长朋友圈人数规模的较量,而孩子的实力、参赛表现、作品质量等本该成为决定胜败关键的因素,却变得无关紧要。”凉山州心理咨询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朱琳说。
对家长热衷在朋友圈为孩子拉票的行为,朱琳认为,这是因为很多家长希望能充分利用人际关系,尤其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或者亲戚帮忙,但这种行为,对别人来说却有些友情绑架的味道。每个人有自己的心理极限,频繁的拉票活动难免会引起反感。此外,有的孩子可能会认为票数才是活动的关键,从而忘掉了参加活动本身的意义,这在孩子的价值观引导上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但这些热衷参赛的家长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但激励孩子不能只依靠比赛,需要家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孩子日常的点滴生活中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坦然接受成功和失败。”朱琳表示。
本报记者 罗玲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职责作用,积极助推凉山州水电开发加快发展,7月14日,州政协副主席李东明一行来到锦屏水力发电厂,开展视察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
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