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主旋律商业大片该怎么拍

澎湃新闻 2019-08-01 16:01 大字

暑期档已经进入了后半程。虽然今年不少被寄予厚望的大片撤档,《银河补习班》反响不及预期,好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极佳口碑逆袭,成为暑期档一大爆款。但今年暑期档不会只有“哪吒”,在8月1日上映的《烈火英雄》,首日票房已经破亿元。

《烈火英雄》海报

《烈火英雄》由香港导演陈国辉执导,黄晓明、杜江、谭卓、杨紫、欧豪等领衔主演。电影改编自鲍尔吉·原野的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以2010年“大连7.16油爆火灾”为原型,并融合了其他地方火灾的一些案例。

电影讲述的是:在滨海市,有一座海港码头发生了管道爆炸,大量原油外泄,催生了惊人的火海和接连不断的爆炸。火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相当于20枚原子弹威力的爆炸,威胁整座城市。在这样的危难时刻,一批批消防队员告别家人,赶赴火场……

火灾若得不到控制,将是一场重大灾难

《烈火英雄》既是一部消防题材电影,也是一部主旋律商业片。它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于主旋律创作有怎样的启示?

主旋律的商业大片策略

这两三年来,主旋律商业大片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湄公河行动》票房11.8亿元、《战狼2》票房56.8亿元、《红海行动》票房36.5亿元……而今年时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下半年市场上还有不少主旋律大片上映,比如博纳影业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比如国庆档吴京、章子怡领衔主演的《攀登者》,等等。

“中国骄傲三部曲”

主旋律已经成为影视圈的通用语,那么主旋律电影有什么基本特征?

主旋律本是音乐领域的术语,指的是在一部作品或一个乐章行进中再现或变奏的主要乐句、音型,在整个作品或乐章中居于重要地位。电影挪用主旋律一词,为的是凸显主旋律电影的中流砥柱的地位。

1987年,在全国故事片厂长会议上,电影局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被公认为是“主旋律”的首次提出。主旋律电影被规定为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与表现党和军队光荣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不过,随着电影创作实践的深化,主旋律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可以简单地用古人的“文以载道”来形容,主旋律既是自主创作,同时也是国家意志的一个载体,它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承担着塑造国家的正面形象、凝聚国人的共同情感的功能。

因为主旋律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古今中外都有主旋律。就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看上去是普通的商业片,但它也宣扬着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式价值观;而奥斯卡最佳电影中,像《为奴十二年》《逃离德黑兰》等,也是典型的主旋律。

但为什么国内很大一批观众一听到主旋律这个词就皱眉头,甚至有的条件反射就是“不好看”?

这与我们以前创作上走过的一些弯路有关。比如新世纪以前的很多主旋律作品,都是官方主导拍摄和发行,它们很容易变成观念的图解和生硬宣传,大抵都有这样一些缺点:艺术手法单一幼稚,故事模式老旧,人物“高大全”,关键时候就说教,电影本身的艺术魅力未能得到彰显,市场化程度较低。久而久之,观众就会形成主旋律“不好看”的刻板印象。

好在电影人也在不断探索。在大陆与香港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批香港导演“北上”,而这批香港导演在主旋律的商业化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将香港电影成熟的商业类型片元素,加入主旋律叙事中,成功地使主旋律电影成为好看的商业大片。

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操作逻辑是:电影首先得好看,你是警匪片就先符合警匪片的基本美学规范,你是军事片就请拿出军事片的范儿,在“好看”的基础上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传递价值观。毕竟只有电影被观众接受了,主旋律才能“声入人心”。像徐克2014年执导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贤2016年执导的《湄公河行动》、林超贤2018年执导的《红海行动》,撇开价值观不说,它们都是非常扎实的商业类型片,拿到好莱坞也是水准之作。

2016年《湄公河行动》给业内带来了思想冲击,原来主旋律也可以拍成如此酷炫的商业大片

而这一次《烈火英雄》,陈国辉同样是一名“北上”的香港导演。

《烈火英雄》与“灾难片”

商业类型片的范式+主流价值观的承载,是时下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新面向。《烈火英雄》亦然。那么,从类型片角度考量,《烈火英雄》要如何做到“好看”?

重大火灾与救援,是商业电影中非常成熟的“灾难片”中的一种主题。所谓灾难片,即以人类社会面对重大灾难为背景,体现人类在灾难面前非凡的勇气和战胜灾难决心的电影。灾难片是好莱坞最青睐的类型片之一,比如说有表现自然灾难,《泰坦尼克号》《完美风暴》;有怪物灾难,《哥斯拉》系列、《大白鲨》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环太平洋》系列;也有星球灾难,比如《后天》、《2012》等。

事实上,国内也有不少灾难片,像《紧急迫降》(飞机惊险迫降)、《惊涛骇浪》(洪水)、《惊心动魄》(“非典”)、《惊天动地》(地震)、《超强台风》(台风),但这些普通观众大抵比较陌生,唯一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无论是与好莱坞,还是与我们邻国日本、韩国相比,国内的灾难片一直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

原因在于:灾难片的核心美学特征之一是逼真的灾难场景(往往需要大量借助特效),比如火灾、海啸、地震、病毒入侵等带来的城市瞬间毁灭,能够在视听语言上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这种视觉冲击进而演化为心理上的冲击,通过营造一种末日感,激发观众内心中的恐惧;灾难中最宝贵的是救援时间,主人公必须在封闭的空间和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冲突非常集中,攥紧观众的内心,投入感强烈;而最后的成功救援,既让观众完成情绪宣泄和审美满足,也启发他们对于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意义的反思,提升人类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具有重要的寓言和警示意义。

可见,一部灾难片要成功,首要的是,灾难场景的营造必须逼真,视听效果得令观众觳觫。

大多数国产灾难片无法出圈,就在于灾难营造上面临的技术桎梏和资金桎梏。像2008年上映的号称首部中国灾难大片的《超强台风》,投资1000多万,导演冯小宁自个都吐槽道,“我们是拿美国大片塞牙缝的钱,在做中国主流灾难大片的尝试。”灾难片非常考验电影工业水准,但之前我们没钱、没技术,因此特效很“灾难”,观众看得很出戏;再加上以前灾难片往往迎合主旋律宣传需要,灾难过程被略写,甚至死亡都不敢刻画,之后的救援、家园重建等成了重头戏,缺乏对灾难的恐惧与敬畏,更多是“人定胜天”的盲目乐观。灾难片的核心价值被稀释了。

《超强台风》剧照,场景很像是模型

在火灾灾难片中,国内外都有一些佳作,比如好莱坞的《回火》《云梯49》《勇往直前》,中国香港的《逃出生天》《救火英雄》《十万火急》,韩国的《摩天楼》等。既有大量特效镜头制造的烈火涌动、爆炸等惊险镜头,也有英雄主义情节的彰显以及深刻的人性反思。

在火灾场面的营造上,《烈火英雄》比之前《逃出生天》《救火英雄》更进一步,场面更为宏大、逼真。电影中火灾的发生地点是港口,储备原油达1000万吨,而且还有数量非常庞大、可威胁整个城市生存的化学物质储备。《烈火英雄》将港口进行1比1还原,从油罐到管道,搭建了超过50个油罐,观众可以从画面上直观感受到火灾的可怖威胁性。

电影搭建了超过50个油罐,1比1还原

《烈火英雄》虽也有借助特效的部分,但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实际放火基础上完成的,最多甚至曾燃起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火。这种真实感,既能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刺激(电影配乐满且有强烈的紧迫感),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能感受到灼人的热浪,也让演员表演时更为投入。这一次黄晓明、杜江都贡献了优秀的演出。

《烈火英雄》中的火势,很逼真

灾难场景不仅是视觉效果的需要,更是要激起观众内心的恐惧感,让观众揪心。《烈火英雄》在这方面完成度也很高。其剧本结构与《战狼2》《红海行动》相似,在港口火灾之前,先铺垫了一次小一点火灾,将观众代入情境中。开篇的火灾发生在一家火锅店,江立伟(黄晓明 饰)与马卫国(杜江 饰)成功进入完成了救援。正当他俩以为火灾已被扑灭时,江立伟同意马卫国带领一个新兵蛋子进入现场检查,而这个时候,藏满煤气罐的封闭空间内煤气不断泄露并大量聚集,有冲破门并与火星相遇之势……这是惊心动魄的一刻,会不会再次爆炸?结果,它真的爆炸了,整栋楼都被炸毁,而这名新兵也不幸遇难。

在之后的港口火灾中,恐惧感升级。除了火灾现场烘托的氛围外(意料不到的爆炸,几个消防员的不幸牺牲),电影也以火灾现场之外城市的惊慌与“逃亡”来营造一种无力感。整座城市仿佛失去了秩序,一切似乎都停摆了,市民们纷纷收拾行囊准备逃亡。灾难之前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人性的自私——也反过来凸显人们求生意志的强烈。

城市陷入恐慌

总之,在灾难场景和恐惧情绪营造上,《烈火英雄》算是达到了国产灾难片比较高的水准,也有所突破(不再避讳灾难和死亡的呈现)。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故事情节,它都是“好看”的商业类型片。

《烈火英雄》中的英雄主义

但灾难场景,并非灾难片的全部魅力,面对灾难的人性抉择和反思,决定了灾难片的思想高度。

怎么逃走?谁先逃走?在有限的求生机会面前,让谁先走?是自己得救即可,还是愿意拯救更多的人?灾难检验人性,它有时也构成对权力的反思。比如韩国的一些灾难片中,官方的刚愎自用、粉饰太平或者为了选票利益,往往加剧了灾难的蔓延和升级。至于灾难如何发生,也会指向人类对物质的放纵、对科技的滥用、对利益的贪婪等的检讨。

《烈火英雄》更侧重的是,彰显灾难中的人性光辉。灾难面前人人都会恐惧,消防战士也是人,他们同样也会恐惧;消防员的身份之外,他们同样是别人的父亲、丈夫与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家庭。但消防员的身份与职责决定了,他们是向着灾难前行的人,人人都在躲避灾难,只有他们是逆行者。

哪怕内心恐惧、哪怕牵挂家人,却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这就是消防员这一份职业的荣光与伟大之处。

在人物塑造上,《烈火英雄》选取了几个典型人物。一个是郑志(张哲瀚 饰),他是以“负面”的形象出场的,只剩几个月就退役了,训练会偷工减料。当队友被大火包裹住请求他去搬救兵时,他朝着反方向跑,正当大伙以为他是当了逃兵时,他独自一人扛着水枪回来,把队友救了出来,自己却葬身火海。

一个是黄晓明饰演的江立伟,他也是电影的“戏眼”。火锅店爆炸,他的指挥失误让队友丧生,他被下放到郊区消防队,同时深受PTSD创伤折磨。面对港口火灾时,他起初也有恐惧和逃避心理,但他还是战胜了恐惧,成为敢死队员,到火灾的深处手动关闭流向燃烧油罐的每一个阀门,一个阀门80转为一个扣,每个阀门有100转,意味着关闭一个阀门他必须转动8000转。热浪的烤炽,氧气和水分的稀缺,他和队友周浩(谷嘉诚 饰)脸部已被热浪烤得脱皮模糊,周浩也已筋疲力尽。哪怕江立伟最大的愿望是“活着出去见我老婆孩子”,但他还是把求生机会让给队友,自己留下来将剩下的阀门关闭。高温已经将防火手套烧坏,周浩只得徒手关闭,最终所有阀门关上,成功阻挡了火灾的升级,他也壮烈牺牲。

江立伟成为敢死队的一员

江立伟手动关闭阀门,皮肤已被烤焦

还有一个是徐小斌(欧豪 饰),他与防火监督员王璐(杨紫 饰)是一对情侣,火灾发生时正拍着婚纱照,穿着婚纱立即往现场赶,俩人有争吵也还来不及和好。徐小斌负责远程供水,消防车的水量储备有限,得从大海抽水。但因为海上生活垃圾太多,堵塞了抽水机的泵,每隔一会就得下海清理一回垃圾。只是在第N次下水后,徐小斌没能上来……

欧豪饰演的徐小斌,现实中的原型壮烈牺牲了

未能完成的婚纱照,在《最深的水是泪水》中是有原型的。“徐小斌”原型叫张良,一名年仅25岁的消防员战士,本已定好三天后要拍婚纱照,但他不幸牺牲。他也是这部报告文学名字的由来,“大连消防支队、全省消防官兵为张良洒下了无比深厚的泪水。世界上什么水最深?不是大海,是官兵的泪水。”

通过这几个消防战士的英勇无畏、舍生忘死、壮烈牺牲,《烈火英雄》让观众深深被消防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打动。而与好莱坞大片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我们的英雄是集体主义英雄,他们深受听从指挥、保护家国、为民服务、党员敢于牺牲等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实现了与主旋律的呼应。

由此,《烈火英雄》让主旋律“声入人心”。

感动之余:电影的不足

无论是从商业类型片还是主旋律角度看,《烈火英雄》都是合格之作。但电影是否有什么不足?或者说,离一部电影杰作,它还有怎样的距离?

假设跟《红海行动》这样的主旋律商业大片做一个对比,笔者个人认为,《烈火英雄》要逊一筹。主要并非是视觉效果等商业因素的距离,而是《烈火英雄》欠缺反思力度。

《红海行动》属于战争片的范畴,电影中的危机来自于敌人和恐怖势力,这些都是不可抗因素,战士们除了斗争别无选择。《烈火英雄》中危机是火灾,火灾的发生更多是一种“人祸”,它并非不可抗力。像电影中的港口火灾的发生,就源于一艘外籍油轮在为卸油附加添加剂时操作不当。

换句话说,我们歌颂牺牲,也应检讨:牺牲是否本可避免。电影中有不少类似的台词,“自从我们当了消防员那天开始,我们就已经做好了要牺牲的准备”,这让人对消防员非常钦佩,却也令人非常难受。理虽是这个理,但我们能否避免让消防员牺牲?让消防员平平安安地活着不是比牺牲成就的伟大更好吗?像今年四川木里县森林大火发生后,媒体就进行了多重反思,澎湃评论《没有一条生命是为了牺牲而存在》就点出了要害:我们虽然歌颂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却也应该谨记,“没有一条生命是为了牺牲而存在”,让消防员避免牺牲并不损其伟大。

消防员值得歌颂,值得记住,更需要保护

消防员需要的不仅是歌颂。杜绝火灾的发生,杜绝“人祸”的出现,才是真正爱护消防员、爱护我们的家园的方式。只有将反思抵达这里,《烈火英雄》才会是一部更有力度、更具现实意义的电影。

但电影没有做到。《烈火英雄》的主体篇幅是歌颂,甚至因此落入了传统主旋律电影的窠臼,为了凸显英勇和营救,在人物塑造上“失真”,对于火灾的呈现逻辑bug比比皆是。比如那边救火十万火急,却花费了不少篇幅在生离死别上,各种慢镜头;前文提及江立伟关阀门,烈火包围,不戴氧气罩(浓烟中会一氧化碳中毒),徒手关阀门(烈火中铁器的温度可达几百摄氏度),是挺英雄主义的,但与常识明显不符;再如关闭阀门如此重要,为什么仅派两个人去关,远程供水如此重要,为什么也只有两个人在负责……

烈火浓烟中,不戴氧气罩,徒手关闭被烈火炽烤的阀门,并不符合消防常识

只有歌颂,反思则被简单带过。很多人听说过“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现实生活中,不少重大火灾的发生背后,也是多个环节的失守。《烈火英雄》对灾难的责任“轻描淡写”,归咎于外籍船工的失误以及港口主管的掩盖。徐小斌的牺牲,虽让观众看到海上垃圾污染的危害,可惜没有详细展开讲,以至于有些观众认为徐小斌的牺牲是编剧的煽情安排(实际上是有原型的)。

结果就是,灾难发生其他人好像都没有责任,好像牺牲都是不可抗的意外,也没有过多检讨的必要。但只有歌颂,反思不足,杜绝不了下一次不幸的发生;只有感动与泪水,不足以保护好消防战士。

假若《烈火英雄》能在渲染牺牲上稍微克制一些,不要为了煽情而煽情,而能够在之后的反思上做一些延展,将对火灾的反思,落实到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乃至消防部门身上,以避免火灾的再次发生,尽可能保障每一个消防战士的安全,那么,《烈火英雄》会得到更高的评价。

新闻推荐

“科技扶贫万里行”助力木里县花椒产业

“专家老师讲得真好,他们讲课很容易懂。这样的技术培训对我们收获很多,希望今后能多搞些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多学点实用知...

木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木里藏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