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镌刻忠诚 奋力书写援彝乐章 记优秀共产党员熊红军

遂宁日报 2019-07-25 04:11 大字

熊红军(中)向群众传授种植方法 熊红军(右)走访群众 熊红军深入一线了解产业情况站在山上放眼望去,7月的木里县草木旺盛,云雾环绕的山间,炊烟交织的彝家村落,熊红军望着眼前的土地,眼里透露出深深的爱意。

2018年7月初,熊红军有幸成为四川省综合帮扶队的一员,挂职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脱贫攻坚党委副书记。从盆地到山区,从城市到农村,从熟悉到陌生……一年来,他坚持“用心服务、用情奉献”的工作原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主人翁的角色主动扛起脱贫攻坚的重担,面对生死考验勇于担当,用激情燃烧援彝岁月,用责任书写援彝历史,用真情绘出援彝画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用党性淬炼赤子丹心

誓将贫困连根拔起

贫穷,是大凉山难以逾越的伤痛。

2018年6月28日,熊红军踏上了援彝工作征程辗转来到了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初识大凉山的第一眼,便被它的赤贫所震惊——道路陡峭蜿蜒,土坯房低矮、潮湿,人畜混居到处臭烘烘,吃的不是土豆就是玉米糊糊;全镇4个村均为贫困村,仅有一个村2016年脱贫,户均耕地面积不足5亩,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眼前的景象让他揪心不已。

困难没有让熊红军退缩,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当成雅砻江人,挤出所有时间和其他干部一道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听民声、察民情。在悬崖绝壁上爬行入户、开车走在临崖36道拐的之字型组道上、坐在飞驰于悬崖边羊肠小道上的摩托车上……艰难险阻没有阻挡熊红军前行的脚步,一次次跋山涉水,一次次不畏艰险,让他深深地扎根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立尔村,是熊红军援彝的定点联系村,全村共有168户,其中贫困户54户,254人。曾经,村里通往外界的是一条狭窄泥泞的小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百姓出行的真实写照。熊红军了解情况后,主动研究政策,多方争取,在他的努力下,如今,4条14.5公里的村组扶贫道路如同一条条“输血”“造血”的毛细血管,连接起每个村庄。

这一刻,不仅彻底结束了该村没有硬化路的历史,更为群众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的立尔村新建了饮水工程5处,解决全镇饮水困难80户,100%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修缮立尔组小水电站,让31户群众用上了动力电。更可喜的是,2018年立尔村实现脱贫摘帽,其中50户237人达到脱贫标准。

“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只要有党员,这些都不是问题。”这是熊红军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援彝工作的300多天时间里,他用最纯粹的信仰感染着人民群众,感染着身边的人,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熠熠生辉。

用初心守护一方群众

将温暖送进百姓心窝

“熊书记,真是太谢谢你的帮助了,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这一家老小以后的生活该咋办……”电话中,立尔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降初祝玛感激地说道。

说到和降初祝玛的缘分,还得从今年1月说起。当时,降初祝玛家中顶梁柱因发生交通事故,撒手人寰,留下一家老小。命运的重创让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更是在风雨中飘摇,绝望压在了降初祝玛的心里。

然而,熊红军的到来如一道曙光,给降初祝玛一家带来了希望。

面对重大变故,熊红军第一时间来到了降初祝玛身边,并带去了党委政府的关怀。为妥善处理交通事故、防止发生冲突事件,熊红军与当地村民两天两夜同吃方便面、同睡公路边,全程帮助妥善解决,并按法律法规依法提出赔偿补助。同时,为彻底消除降初祝玛的后顾之忧,稳定经济收入来源,熊红军积极与镇、村两委协商,帮降初祝玛申请了一份年收入6000元的公益性岗位。

源源不断的帮助让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重生,“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降初祝玛的脸上布满笑容,信心满满地说道。

这张笑脸里,凝聚着熊红军的心血和汗水。一年时间里,他步行走遍了全镇4个村15个组21个自然点,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1000余人次,组织各类培训23期,培训群众600余人次,先后走访帮扶户1400余次,收集总结村民意见600余条,为群众解决住院报销、政策咨询等500余个问题。

熊红军把百姓当做亲人,真心真情融入当地,成为了彝族同胞的贴心人,他把自己比做一粒种子,播种在这片大地上,为彝区奉献智慧、奉献力量、奉献青春。

“竭尽所能,倾其所有,做好事、做实事,这是我们援彝干部对大凉山、对彝族同胞的一片深情,这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向党组织递交的一份合格答卷。”熊红军信誓旦旦地说道。

(全媒体记者黄祎然)

新闻推荐

乡村民宿为木里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浓郁的藏乡风情,大美的自然风光,让木里成为游客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木里旅游的游客流...

木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木里藏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