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1+X”林业发展模式生态产业促进脱贫致富奔康 凉山州林业局局长 杨洪彬

凉山日报 2017-05-25 09:28 大字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域,大小凉山腹心,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的30.6%,现有贫困村2072个,贫困人口50.58万。全州现有林地面积598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3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1%。

近年来,为切实贯彻落实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和《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凉山的决定》精神,实现到2020年,全州50.5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20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目标。凉山把发展“1+X”林业生态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高位推进,加快发展。

立足林业脱贫攻坚 强化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明确规划,制定发展目标。根据州委“打赢扶贫攻坚战”战略部署,全州将用三年时间培育以核桃为主的生态产业基地1500万亩,力争到2020年,全州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700万亩,农民人均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亩,贫困人口人均核桃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亩,林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5000元的目标任务。州林业局编制了《凉山州“1+X”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林业生态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二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制。成立了州、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1+X”生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生态产业任务的落实、统筹项目资金整合,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村、到组、到户主,到山头地块;各乡(镇)和林业部门配备1名生态产业专职干部或技术人员,切实加强对“1+X”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情况的跟踪督查和技术服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建立第三方考核机制。州级每年对当年的年度计划任务完成(面积、种植质量、成活率、管理等)情况,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核查机构进行核查;核查结果作为对各县(市)、相关部门“1+X”生态产业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依据,纳入干部考察内容。四是扎实推进年度目标任务完成。2016年全州“1+X”生态产业任务为新建核桃基地380万亩,嫁接改造核桃基地100万亩。据统计,全州已新建核桃基地403.39万亩,嫁接改造核桃基地108.1万亩,覆盖1960个贫困村,覆盖率达100%;完成新建青红花椒基地69.5万亩,华山松基地28.2万亩,油橄榄基地4.2万亩,其他经果林基地7.2万亩。预计2016年林业总产值133.4亿元,比2015年增长18.2%,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959元,增长26.5%,真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打造产业示范园区 引领产业科学发展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整合林业、农牧、国土、交通、水务、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鼓励广大林农和龙头企业自主投资投劳,依托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等研发机构的科技优势,立足于全国核桃种植资源收集和全州核桃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德昌县建设集“产、学、研”、“种、加、销”为一体的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科技研发区800亩,丰产高效示范区11000亩,产品交易区300亩,精深加工区300亩。力争到2020年,把园区打造成集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验示范区,引领全州核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狠抓良种壮苗培育 规范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开展核桃良种选育。全州现有省级审(认)定核桃、油橄榄等经济林木品种34个,还有98个核桃品种正在进行品比实验。二是建立良种快繁基地。在17个县(市)各建1个500亩的核桃良种快繁圃(采穗圃+苗圃)。三是建立中心采穗圃。在西昌市、德昌、会东和会理县各建1个核桃中心采穗圃(200亩采穗圃+200亩苗圃),保障全州核桃低产低效林丰产技术改造和嫁接苗木繁育穗条需求。四是强化核桃良种苗木生产监管。严格按照“四定三清”(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去向清楚)原则,对苗木生产单位对核桃品种的真实性和苗木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保障核桃种苗生产安全、有序和健康发展。五是坚持规范化栽植、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要求核桃集中连片基地种植密度不超过25株/亩,在栽植过程中切实做到“六个一”要求即:(一个标准坑、一担有机肥、一株合格苗、一担定根水、一块地膜、一个防护笼);在抚育管理上采取“四个一”措施(即:一套完善的间作措施、一年一次追肥、一年一次防病虫害、一年一次整形修剪),为核桃早实丰产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建立人才保障体系

2016年,州政府成立了脱贫攻坚“123”林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凉山州脱贫攻坚“123”林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计划从今年开始,投入2000多万元,用三年时间培养1万名基层技术人才,免学费、住校费、书本费,定向培养200名林学专业大专生和300名现代林业技术中专生,毕业后全部安排到基层林业站工作。2016年,一是开展了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招聘工作;2016-2017年全州计划公开考核招聘119名基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分两批次实施,今年共考核聘用29人;二是开展林业专业招生录取工作。西昌学院已录取园林技术(林学方向)专业学生91名,凉山农校录取高中应届毕业学生文科、理科各50名,初中应届毕业学生50名,共150名,两所院校已全面完成录取、定向、合同签订工作,学生全部进入学校就读;三是开展基层林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包括县市林业局技术骨干、贫困乡镇分管负责人、生态产业发展专干、乡镇林业员、贫困村“第一书记”、农民合作组织成员、村级技术能手。全年六个培训机构(学校)已累计培训52期,培训人员5549人次。

整合项目资金 增加产业扶贫投入

一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采取项目捆绑的方式,整合退耕还林、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石漠化治理、水务、农牧等涉农资金,加大对核桃基地建设的投入。二是设立州、县(市)林业产业发展资金。州上拿出1亿元作为产业发展基金,按照1:5或1:10的比例放大投入到扶贫重点县,用于“1+X”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州级财政每年筹集不低于3000万元的林业产业发展资金;安宁河谷地区6个县(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800万元的林业产业发展资金;10个彝区县和木里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400万元的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三是加大对贫困户的资金帮扶。在国家、省开展贫困户生态护林员脱贫帮扶措施基础上,州财政在林地林木补偿费中拿出300万元用于生态护林员的补助,扩大生态扶贫覆盖面。同时,协调州级重点森工企业开展对口扶贫帮扶工作,对木里县97个集体经济困难的贫困村给予1万元帮扶资金,扶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四是创新融资经营机制。通过深化林业改革,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和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元经济投入,合力推进核桃产业化建设格局;成功探索出了“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发展方式,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链条式”发展机制,保障林业生态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新闻推荐

木里藏区各族干部群众热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本报讯5月24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木里县县级部门党员干部代表、县公安局干警和乔瓦镇娃日瓦村村民共300余人分别在中国电信木里分公司会议室、县公安局会议...

木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木里藏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