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木里俄亚纳西族丧葬习俗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4-15 18:24 大字

出葬。 一路送别。 东巴先生为出葬的逝者沿途超度。 供品。

木里俄亚

纳西族丧葬习俗

□文/本报记者  马楠   □图/本报记者 钟玉成

俄亚纳西古寨(俄亚大村)位于木里藏族自治县的西南角,地处川滇两省的丽江、中甸、宁蒗、稻城、木里5县交界处。四周被重重高山和金沙江等大山大河环绕,距离木里县城约280公里。俄亚纳西古寨至今仍保存着最原汁原味的纳西古风神韵,其独特的建筑,古老的东巴文化,神奇的婚俗……是纳西文化最原始的一块“古代社会活化石”,被称为“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留存地”。

俄亚纳西族的先民同汉代“牦牛夷”、晋代“摩沙夷”、唐代“磨西蛮”的部落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公元三世纪初,越嶲郡定笮县(今盐源、木里)已有“摩沙夷”居住。明代中叶,木里大部分地区为木氏土司占据时,木里俄垭乡的纳西族在这一时期由丽江迁入木里,至今俄亚纳西古寨距今已有大约五百年的历史。

丧葬习俗是人类进步、社会文明的记忆符号之一。木里俄亚纳西族的丧葬至今依然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葬俗火葬(丽江地区实行土葬)。

关于火葬这一习俗,其起源,东巴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在诺伴普时代,人类尚无葬俗, 诺伴普的四个儿子在母亲死后不知怎样处理母亲的尸体。他们只好将母尸分成四份,一人得一份。老大叫“普”(不知什么民族),他取走一份, 将其炖食了事;老二叫“伯”(相当于今天的普米族),他取走一份, 并将其埋于松树之下;老三叫“汉”(相当于今天的汉族),他取走一份, 并将其埋入土中;老四叫“纳”(相当于今天的纳西族),他取走一份, 用火加以焚烧。但是,“纳”最初并不知道怎样火葬为好, 只好用麻秆做燃料, 结果没能将母尸烧尽。一急, 他将没有烧尽的尸骨扔进水中, 流水将尸骨漂到了董神和塞神门前。于是, 董神与塞神将火葬的方法教给了“纳”:男人死了用九筒柴来烧,妇女死了用七筒柴来烧,年轻人死了用五筒柴来烧,小孩死了用三筒柴来烧。照此办法,尸体方可见白骨,焚尸方可留黑炭。从此,纳就学会了火葬方法。(下转A12版)

新闻推荐

重温“老农金”精神 认识“农信人”存在价值

巴交龙布报告会现场本报讯(记者严俊铭文/图)为号召四川农信系统干部员工学习巴交龙布精神,激励干部员工的责任感、事业心,近日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组织成立了巴交龙布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在全省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