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先士卒 潜心育人 ——记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曾达春

攀枝花日报 2014-04-01 05:14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建

他钟爱着自己的职业,住处与学校是他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他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他就是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曾达春。

2012年7月,曾达春主动请缨,来到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开始了在木里中学为期两年的藏区执教生涯。

“我没想过自己有多高尚。”3月15日,记者在木里中学采访曾达春时,他回忆着当时主动要求援藏的原因,“之前在电视上了解到藏区的教学条件与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我一直在想,一个教书匠能够为藏区孩子们做些什么?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一起成长。”

曾达春到了木里中学后,主动了解木里中学的情况,熟悉新的同事和学生,并且时刻提醒自己,既然来援藏,就要和当地的教师学生打成一片,尽快熟悉这里、融入这里。

曾达春从教30多年,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到木里中学后,学校把高三文科重点班、高二理科重点班的英语教学任务交给了他。“不知道怎的,学校当时对我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我心中的预期,一时间还有点儿莫名的激动与兴奋。”曾达春说,“来时,自己只是想着默默地教给孩子们知识就好了。”

怀着激情,曾达春在充分了解藏族、彝族学生的情况后,有针对地制定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深受学生喜爱。短时间内,学生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2013年木里中学的高考上线人数达到一个新的高点,也算是我对藏区教育事业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曾达春笑着对记者说。

采访曾达春的时候,一个孩子拿着英语书来到了办公室。“老师,我这儿有些不懂,您能再给我讲讲吗?”高三一班学生央青拉姆带着腼腆的笑容向曾达春询问。

向记者表示歉意后,曾达春开始向央青拉姆详细地解释起来。10多分钟过去,央青拉姆笑着说:“我懂了,谢谢曾老师!”

随后,在记者的询问下,央青拉姆描述了心中的曾老师:“曾老师待我们就像他的儿女一样,总是语重心长,无论上课下课,他脸上都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些孩子们都十分爱学习,课堂上大家都仔细听,遇到不懂的总是会在第一时间问我。”曾达春说,“看到他们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我感到十分欣慰。”

在两年的援藏工作中,曾达春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把攀枝花学校管理好的经验介绍给木里中学,同时帮助制定了学校多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在奉献中践行青春壮志,在援藏工作中积累人生财富。既然选择了援藏工作,就选择了奉献。只有不断奉献,才能在援藏工作中不断前进;只有乐于奉献,才能在援藏工作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才能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积累下宝贵的人生财富。”采访结束时,曾达春说出了这番话。

新闻推荐

强化“四大支撑” 攀枝花助推木里藏区发展新跨越

本报讯(记者王悦良)5月9日,记者从市对口支援藏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近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对口援藏工作,强化规划、项目、技术、人才“四大支撑”,助推木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