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来的第一书记“瓦吉瓦”

四川政协报 2020-02-27 00:40 大字

当前,既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又是春耕备耕的重要节点。2月19日上午,在凉山州冕宁县大桥镇田坝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劳作的身影。

“春耕不误时,播种戴口罩”“病毒其实不可怕,只要大家都听话”……在田坝村,几乎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张贴着这样接地气的彝汉双语防疫宣传标语。凉山州政协机关驻田坝村第一书记刘库拉林告诉记者,为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创造生产条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想出了用顺口溜引导当地彝族群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这个办法。由于宣传到位、执行到位,目前大多数村民已投入到紧张的春耕备耕工作中。

田坝村虽于2016年成功脱贫退出,但由于村里产业结构单一,外出务工仍是当前大多数村民的首选。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村民外出务工的步伐。刘库拉林意识到,受疫情影响,春节后村民外出务工将面临困难。“如果大量村民滞留在家没事干,田坝村有返贫风险,必须抓紧时间,给村民们找到新的致富路。”

刘库拉林把自己的想法与冕宁县政协相关负责人作了沟通。在县政协的多方协调下,田坝村成功引进一家蔬菜企业,通过开展蔬菜种植试点项目,增加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把撂荒的土地流转给企业,农户一方面可收取土地流转金,另一方面还可给企业打工挣工资,实现收入‘双丰收’。”刘库拉林说。

企业引进来了,指导村民科学防疫、复工复产便成为当务之急。为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刘库拉林开通网络课堂,邀请专业人士通过微信群向村民科普防疫知识和传授种植技能。

“老师讲得好,通俗易懂,既让我们打消了外出劳动的顾虑,又让我们学到了种植技术。”村民阿尔果尕说,一开始,大家对这种新奇的上课方式并不感兴趣,只有几个人入群听课。后来,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广泛宣传发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申请入群听课,反响很好。“大家还夸这位书记‘瓦吉瓦’(彝语好得很),跟着他干有信心。”阿尔果尕说。

在刘库拉林和相关人员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的耐心讲解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对疫情有了科学认识,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开始有序投入生产。

“预计今年将种植土豆360亩、玉米260亩、其他各类农作物50亩,并在原有400亩花椒的基础上,补种600亩花椒,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收入,以解决务工收入降低的实际困难,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望着村民们刚撒下的种子,刘库拉林心中充满希望。

□谭先友 本报记者 姜寒冬

新闻推荐

束发金冠 明代宁番卫的武将传奇

冕宁出土的明代缠枝纹束发金冠。﹃故昭勇将军李公墓志﹄墓志盖。陈云庚摄和束发金冠一起出土的两通买地券碑刻之一。...

冕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冕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