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凉山 聆听医者“新声”
殷成洪正在看片子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李尚凝
8月21日至23日,由省卫生健康委指导、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主办的“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家人”健康知识进藏(彝)区活动暨我和共和国的故事采访活动在凉山州开展。八月,大凉山到了最美的季节。记者分别前往冕宁、普格、宁南等地,切身感受彝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变迁,聆听新时代基层医者们不一样的“新声”。
便利交通双刃剑 提升质量是关键“26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是被全村的老老少少簇拥着欢送到村口的……”那年,17岁的殷成洪载着全村人的希望,踏上前往重庆医科大学学习的路途。
学成归来后,殷成洪选择扎根故乡,回报乡亲,如今他已经是冕宁县人民医院的大外科主任。“二十多年过去了,医院从老旧的平房到现在的住院大楼,从最简单的阑尾切除手术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变化太大了。”提起家乡冕宁县,殷成洪却有着特殊的理解:相较凉山的其他地区,冕宁县的地理位置算得上优越,交通便利,“但交通便利并不完全是好事,如果医院的医疗水平停滞不前,患者会马上去上级医院看病,这样一来,医院收入上不去、人才留不住,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如何让“双刃剑”多发挥正面作用?殷成洪笑着表示,改善医院服务质量、提高综合水平才是硬道理。
与冕宁县相聚二百余公里的宁南县,也有一位医者与殷成洪“所见略同”。
今年50岁的蔡茂文是宁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多年前的一个故事让他记忆深刻,“当我还是个医生的时候,有个患者急发内出血,需要输血。” 蔡茂文说,由于当时没有血库,只能征集好心人现场捐血,由于准备不及时,患者还是去世了。“如果放到现在,血库的血储备充 足 , 那 位 患 者 还 会 有 生 的 希望。” 蔡茂文告诉记者,目前医院用血是从西昌调度,明年宁南县也将有自己的血库,“让患者有更多生的希望是我们终身的职责。”
随着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周边的普格县,甚至隔江相望的云南省巧家县的患者也选择宁南县人民医院就医。蔡茂文告诉记者,把患者留下来,引进来,更好地服务于百姓才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
望闻问切不应忘 乡村基层用得上在普格县永安乡洛乌村,彝族人口占到90%以上,记者见到了该村村医丰华。
丰华是彝族人,普通话还不太标准,说起自己的见解却头头是道,“我从小对中医感兴趣,开始只是觉得学好中医可以为老乡省钱,现在更多的是觉得中医在基层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丰华告诉记者,由于村卫生室条件有限,而中医只需要望闻问切刚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
“每个季节容易出现什么病要做到心中有数。”丰华告诉记者,现在虽然进入秋季了,但是湿气还未消除,容易出现皮肤病。
针对每个时间点,卫生院每个月定期开展中医知识讲座,从饮食、保健等方面普及中医养生的健康知识,对症下药做到早知道早预防。
“现在中医在彝区的认可度提高了,老百姓从不相信到相信,再到主动问我们相关知识,我认为自己做的很有意义。”丰华笑着说,他的目标是五年之后学会开中医处方,造福当地百姓。
健康意识提高了 一代更比一代强今年39岁的村医杨敏,却有着20年从医生涯。
说起自己的工作,杨敏如数家珍,作为宁南县披砂镇小田坝村的一名村医,平日里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还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被老百姓赶出家门是常事。”杨敏告诉记者,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曾徒步了十几公里的山路去贫困户家中动员儿童接种疫苗,还是被家长赶出门外。“我当时很生气,转身就走,可走了几步还是停了下来,” 杨敏笑着说,其实也能理解,那时候家长们以为只有孩子生病了才打针,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老一辈”的观念,细致地解释预防接种的好处,“做我们公共卫生服务的没有什么秘诀,只能慢慢地来,不怕苦不怕难,勤跑腿,多动嘴。”
渐渐地,小田坝村的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近年来,疫苗接种率均达到100%。“如今,当年接受疫苗接种的小宝宝们有些都当了爸爸妈妈,百姓的健康意识提高了,一代更比一代强。”杨敏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冕宁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泸沽交警中队接到110派警电话,称在国道G108线冕宁县石龙镇王家祠村小学处发生一...
冕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冕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