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山地特色农业奏响脱贫致富曲

凉山日报 2018-11-15 08:50 大字

秋日的冕宁县天朗气清,正午的阳光下,位于里庄镇经营村三组贫困户宋启华头戴斗笠,在地里忙着采挖土瓜,“自己挖到县城去卖,2块一斤,三天卖一车。”今年宋启华家种植了6亩土瓜,估计亩产7千斤左右,用三轮车载货出去零卖。虽然辛苦,但3到4万元的收入已经稳当。豆大的汗珠挂在他黝黑的脸上,却挡不住丰收的喜悦。

因地制宜 

特色产业支撑整村脱贫

在经营村位于雅砻江边,地势陡峭,当地特色赭红色土壤里长出的土瓜细嫩脆甜,在冕宁小有名气,由于适宜种植的土壤有限,该村仅在3组种植土瓜。其他几个组均以枇杷和青花椒种植为主。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通村、通组路逐一打通。由于土地坡度大,平整土地奇缺,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山里的农产品能卖出去了,一下点燃了村民们创富的热情,重点发展枇杷、青花椒、土瓜各具特色,品质优秀,逐渐打响了名气,今年1、2月经营村枇杷与外地枇杷错季上市,批发价高达18元每斤。

如今,枇杷、青花椒、土瓜已成为该村脱贫的三大支柱。一到收获季节,许多收购商纷纷慕名前来收购,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卖个好价钱。据经营村村长王仕洪介绍,“近两三年,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通过淘宝、微商、直播渠道销售枇杷等农产品,就连四、五十岁的农民都开始用微信了。”

依靠政策扶持和产业支撑,2017年,经营村实现整村脱贫,荣获“2017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绿色发展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无独有偶,在经营村东北方向100公里外的冕宁县大桥镇店子村也即将迎来丰收,不是水果,而是中药材。

10月底,店子村种植240余亩的南苍术可以开挖了。贫困户地的伍各莫对南苍术基地再熟悉不过。今年她去基地务工十多次,赚了800多块的“外快”。“靠在基地务工,能够屋头的日常花销。自家的1.6亩土地也流转出去,土地租金又是一笔收入。还能带好孩子们读书。”地的伍各莫高兴地说。

店子村位于安宁湖畔,地处水源保护地,环境的严格要求让店子村在许多项目上受限。然而,经过多方考察,店子村发现了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中药材种植。

由于土质、气候、环境等条件适宜,2016年,该村引种种植一年生中药材附子。针对性地为32户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附子种植项目在当年实现收入19万余元。试种成功,极大地激发全村的干劲。同年,店子村在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种下240亩南苍术,此外同太极集团签订种植协议,集体经济入股,集团保底价收购,村民流转土地,就地务工,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据介绍,店子村里青壮年几乎都出去打工,每到中药种植基地需要用工,老人和妇女们都会积极参加务工每天80—120元/人,多的一年能拿到4000-5000元。

一年生附子、多年生南苍术,店子村“长短结合”同时通过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如期拉升该村级集体经济水平。

多点开花 

到处结满“金果果”

近年来,冕宁县瞄准山地特色农业加快精准脱贫步伐,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作为事关农村产业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通过“一村一品”助推脱贫攻坚。

今年9月底,在冕宁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冕宁各乡(镇)、村的特色农产品大放异彩,后山良种刺梨、宏模镇灯笼海椒、“冕粳147”大米、野生菌、原生态彝香猪、锦屏古道液……各有特色。农产品产品的背后,宏模油橄榄基地、宏模镇山河村生猪养殖场、河边乡猕猴桃基地等一大批潜力巨大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快速发展。  

配合山地特色农业多点发展,通过品牌带产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等形式,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务工等获得收入,解决当地农村家庭的就业问题,帮助贫困群众走出一条生态富民、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脱贫奔康中的“金山银山”。

文/图 本报记者 李邦勇

新闻推荐

冕宁: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

本报讯11月5日上午,冕宁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办公室组织全县38个乡镇分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领导或业务人员、各有关部...

冕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冕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