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重走“彝海结盟”之路喜看冕宁大地换新颜
记者参观“彝海结盟”纪念馆。
文/图本报记者李春
“瑞雪兆丰年,我们在自己的节日来到雪后的冕宁采访,感受到了这块红色胜地飞速的变化!”《四川日报》驻攀西记者站记者何勤华感叹道。
11月8日的冕宁,银装素裹。雪后的红色胜地彝海,在灿烂的阳光下分外美丽。
这天,是第19个记者节,在凉山州委宣传部、州记者协会组织下,《四川日报》驻攀西记者站、凉山日报社、凉山广播电视台,以及17个县市委宣传部、《凉山日报》各县记者站负责人、记者欢聚一堂,参加“重走‘彝海结盟’之路喜看凉山大地换新颜”采访活动,并来到冕宁“彝海结盟”胜地、彝海镇彝海村“结盟新寨”采访。
“阿波波,是党的好政策,各级好领导的关心,让我们吃得饱、穿得热和,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彝海镇彝海村二组村民刘阿都喜悦地告诉记者。
眼前的结盟新寨,坐落在“彝海结盟”胜地,曾经的破败景象和摇摇欲坠的土房,被美丽的村庄和索玛花盛开的环境所替代。2017年,“结盟新寨”落成以来,彝海镇彝海村二组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依托彝海景区开发,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
“结盟新寨”,位于1935年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支头人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海子边。2016年,彝海镇结合脱贫攻坚,在彝海村二组建设“结盟新寨”,计划依托彝海景区旅游资源,融合红色旅游、彝族民居生活体验、彝族民俗风情文化体验和经济林木培植等,促进产业交融引领,带动群众脱贫奔康。曾经的绿水青山,正逐渐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长效产业。
走进“彝海结盟”纪念馆,记者们更是对曾经的红色岁月和红色冕宁华丽嬗变感叹不已。
40年毕缕褴褛,安宁河谷着新装。1978年,迎着改革开放的锦绣春光,风雨兼程40年的红色冕宁华丽嬗变,正转型跨越换新颜,书写着新的华彩篇章。
当前的冕宁,紧扣城乡统筹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正逐步呈现在冕宁的山山水水。结合人民利益的发展模式,4420平方公里的冕宁沃土上郁郁葱葱,放眼城乡,处处阡陌交错,交通便捷,产业兴旺,宜居宜业。该县迈上发展新高度,仅在2018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就完成47.1亿元,同比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7:49.3:34.1,建筑业产值达6.6亿元,同比增长231.5%。
彝海结盟谱新篇,索玛花开幸福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方面工作统筹推进;农业、旅游、稀土、康养、生态、教育“六大工程”茁壮成长。如今的冕宁,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发展强劲,“优一强二活三”的产业基础已深深扎根广袤的大地上。红色冕宁山河壮美,水清路畅,物产丰饶,人民安居,正嬗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家园。
新闻推荐
红、绿、黄色的杂草灌木杂糅在一起,像打翻的调色板。岸边的草地上怪石嶙峋,与斑驳的光影形成别样的意境。变换...
冕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冕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