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优美、情节紧凑、故事惊险 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 《彝海结盟》再现红色传奇
由著名导演王伟民执导的史诗巨制《彝海结盟》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该剧根据“彝海结盟”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自24日在央视开播以来,凭借其紧凑的剧情、油画般的质感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收视一路飘红。该剧导演王伟民认为,《彝海结盟》之所以受青睐,除了故事波澜起伏有看点外,更在于故事能够以情动人。他希望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以了解历史,尤其是深入了解红军长征那段峥嵘岁月。
细节刻画升华汉彝友谊
“彝海结盟”是在彝族地区传颂了几十年的故事。1935年5月20日,刘伯承率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先遣部队到达四川省冕宁县,希望从这里通过从而挥师北上。然而,红军先头部队在进入大凉山拖乌彝族聚居地区时受阻。之后,通过翻译联系,彝族果基家首领小叶丹提出愿和刘伯承结为兄弟,于是双方在秀丽的彝海边举行了结盟仪式。当时没有酒,便从彝海中舀来两碗水,以水当酒,歃血为盟。此后,小叶丹带路,红军大队人马顺利通过了彝区,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电视剧《彝海结盟》便根据这一历史史实改编,用34集讲述红军长征通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这20多天的故事。剧中,以小叶丹为首的彝族人刚开始受国民党谣言蛊惑,错误地认为共产党就是“红头发、绿眼睛的吃人魔鬼”。在以刘伯承为总司令的先遣队的努力下,彝族同胞最终信任红军、信任共产党。王伟民介绍,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红军长征经过彝区时,他们尚处在奴隶社会,红军想要顺利通过彝区,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是与彝族首领沟通,这也成为摆在以刘伯承为代表的红军面前的重大难题。
彝族同胞对红军的态度转变也正是被红军的正义、真挚所感动。王伟民在剧中加入了很多真实的故事,比如剧中刘伯承送药。刘伯承为了帮彝区人民解决药品紧缺的问题,不辞艰难跋山涉水把药品弄到手,但在送药过程中先遣队遭遇泥石流,结果迟到了。彝族讲究“一诺千金”,他们认为刘伯承不讲信用,因而不想和他打交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承说,大家就站在院子里等着,命令队伍不能有其他过激行为。送药的队伍就立在院中,就算大雨滂沱都未曾离开。王伟民说,这场雨淋到了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心里,最终小叶丹被刘伯承的诚意所打动。
展示彝族地区如画风景
《彝海结盟》凭借惊险、悬疑元素成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王伟民说,自己希望以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其打造成一部年轻人也喜欢看的红色经典电视剧。“本剧把故事集中在‘彝海结盟\’发生前后的20多天内,类似于一些美剧的叙事手法,把每一天拍成一集,悬念层层叠加、环环相扣,把历史主旋律人物用商业手法包装,以增强可看性,这是前所未有的”。
事实上,该剧还有不少看点。不少网友就对《彝海结盟》中自然优美的风光点赞。该片全程在大凉山实景拍摄,开机的地方就选择在刘伯承和小叶丹结盟的冕宁县彝海湖畔。该剧为了确保准确展现彝族风貌,创作班底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冶勒乡冶勒水库旁,搭建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彝族寨子。王伟民介绍:“这个屋子完全按照彝族寨子的特色搭建,都是木板结构。”
此外,该剧中独特的民族服饰也成为不少观众关注的焦点。王伟民导说,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剧中演员们的服装和配饰都是根据彝族传统服饰手工制作,别的地方十里不同天,彝区十里不同穿,“隔着几里地就有穿着的区分,大裤脚与小裤脚也有区分,我们都请专家考证过”。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
新闻推荐
凉山实施国家级优质烤烟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州建设□本报记者徐登林右手不停地在烟株间穿梭,左手握着刚抹下的烟花和烟芽。7月13日上午,冕宁县林里乡林里村党支部书记廖宗勇在村民廖开华的烟地里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