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红色土地再启新征程
文/本报记者 陈红斌 唐刚 张鹏
徐丹青 图/本报记者 伍忠明
1935年,那场异常艰苦卓绝的征程与冕宁相遇,从“泸沽分兵”,再到“彝海结盟”……红军精神的种子从此厚植于这片英雄的热土。
81年后的今天,40多万人口的冕宁迎来了另一场新征程:41个贫困村,贫困建卡户5296户、20862人,2016年摘帽21个贫困村,脱贫2095户,8028人;2017年摘帽20个贫困村,脱贫1828户,7469人。……如期“摘帽”、共同小康的脱贫攻坚战,在这片土地上打响。
如何打赢这场硬仗?深受红军精神影响的冕宁人有着自己的回答:团结奋进、排难创新、不胜不休。
统揽全局:
脱贫攻坚就是首要工作
9月22日,冕宁县大桥镇田坝村的村活动室施工现场,即便没有工人穿梭往来的身影,第一书记王平菊还是紧张的往工地里望去。
“现在正处于养护期,还不能进行施工。”王平菊说,但是按照进度,这个占地7亩的集图书馆、广场为一体的村活动室必须在10月底前竣工,11月正式投入使用。
王平菊感受到的时间紧迫,来自于冕宁层层传导的压力。
“2016年要摘帽21个贫困村,脱贫2095户,8028人!”这是冕宁县立下的军令状,是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
冕宁是非贫困县,中央省州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该县62.6%贫困人口分布在生存条件极差的泸宁、里庄、拖乌“三大片区”;41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仅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9.6%,其余70.4%的贫困人口都是“插花”贫困户;安全住房保障难度增大,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如何破解难题,除掉拦路虎,炸毁拦路石,夺取2016年脱贫任务,成了摆在冕宁县委政府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行动,是最好的回答。冕宁坚持用脱贫攻坚统揽各项工作,把脱贫攻坚放在工作首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责任、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分解到县级领导、部门一把手、乡镇一把手、第一书记,传导到乡、村、组、户,形成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排兵布阵完毕,架势摆开待命,攻坚如何突破?
冕宁选择高处着眼、低处着手,在脱贫攻坚路上务实前行,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373”和“四个好”、省“五个一批”、州“七个一批”等项目的落实。
截至目前,“乡三有”方面,冕宁2016年要摘帽、有减贫任务的乡镇均有标准中心校,便民服务中心和乡卫生院;“村七有”方面:21个贫困村已完成建设16个卫生室;21个摘帽贫困村有冶勒乡汉呷木村、后山乡野儿塘村、和爱乡庙顶村3个村还未实施外,其余已全部覆盖;已经完成通村硬化路建设的有15个村,其中10个村已全部完成竣工,5个村因临近国省道,通村路早已硬化……
目前,2016年要摘帽的21个贫困村“村七有”方面存在的短板按照“缺啥补啥”原则,已全部纳入项目覆盖。
重点突破:
产业“长短结合”带动脱贫
9月21日,大桥镇巴甫村贫困户吉克铁什莫家的院子里,20多只“巴甫生态鸡”悠闲地在院子里觅食,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吉克铁什莫笑容满面。“这些都是村上发放给我们养的,卖的时候有人会来收,我们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
原来,“巴甫生态鸡”正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为这个贫困户量身订做的短平快的产业发展项目。由帮扶单位+村组党员构成“2+1管家”帮扶服务型模式发展巴甫生态鸡,党员干部从鸡苗购置、饲养、出栏、销售对贫困户进行全程帮扶。
出笼之后,这些精心饲养的“巴甫生态鸡”将会由之前与村里签订过销售合同的企业来收取。经初步计算,“巴甫生态鸡”项目能为贫困户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向贫困宣战!核心之要义——兴产业,断“穷根”!
如何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冕宁始终扭住发展贫困户产业致富增收这一脱贫攻坚的核心,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扶贫思路,以安宁河平坝粮、果、猪、菜经济带,二半山区薯、中药材、羊、鸡经济带,高寒山区牛、羊、反季菜经济带等“三带经济”布局,坚持长短结合推进产业扶贫。
这一过程中,冕宁也特别注重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尽量避免产业“雷同化”。
大桥镇共8个村落,其中贫困村5个,但这5个村落都保证了产业特色化,突出“一村一品”。“巴甫村的中长期规划是种植中草药附子,而接下来店子村则将种植220亩苍术。”据大桥镇党委书记曹必江介绍,田坝村除了加大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的发展外,未来还将建成农业观光示范基地,主打旅游牌。此外,大桥村则主要采取家庭农场模式,主推新型种植业。
拖乌乡鲁坝村利用高寒山区适合菌类发展的优势,主要采用以“公司+专合组织+贫困户”经营模式,流转土地,吸纳贫困户务工,贫困户参与公司经营,这样也能获取多重收入。
除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之外,冕宁还从“1+X”林业产业、蚕、烤烟等产业上发力,促民增收:2016年,冕宁按照“核桃+花椒、油橄榄”的思路,完成林业产业基地建设21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新造林地17.7万亩、油橄榄基地1万亩;烤烟产业方面围绕2016年18万担,烟农收入2.4亿元目标,冕宁对4个种烟贫困村、88户种烟贫困户落实种植1044.8亩、预计售烟收入366万元。
奋力攻坚:
脱贫就要快马加鞭
集体经济收入是贫困村摘帽脱贫的刚性指标,也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因贫困村交通闭塞、气候恶劣、村两委观念陈旧、思路办法不多,致使冕宁41个贫困村多为“空壳村”。
怎么破解呢?冕宁立足用活用好村级20万产业周转金,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方式。
如今,今年要完成脱贫的21个贫困村中,有16个村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有5个村正在办手续,实现村集体经济有收入。
冶勒乡汉呷木村出租《彝海结盟》拍摄地土地、流转土地,村集体已收益1.2万元;里庄镇经营村利用农户新建新村新寨建设红砖需求大的现状,积极创办砖厂,既为农户服务,又有集体收入……一个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探索方式和成果,激活的不仅仅只是农村要素资源。
怎么样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呢?冕宁建立“第一书记”“季度之星”评选常态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第一书记”“季度之星”的评选,并且定下了奖励办法:获评情况作为本人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参加公选、竞争上岗等优先使用。
第一书记王平菊走村串户跑项目、搞协调、做服务,活生生从一位“机关干部”变成“泥腿书记”。玉带般的水泥路缠绕在山间,优质肉猪养殖项目风光无限,花椒、经济果林即将上马……如今,田坝村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今年48岁的刘贤平是冕宁县文广体育旅游局的一名干部。1月15日起接过了大桥镇巴甫村“第一书记”的重任。虽然“官”越做越小,但工作劲头却是越来越高。村子里的19.1公里的通村、通组路“大变样”了,巴甫生态鸡养殖,中草药附子的种植即将开始……巴甫村一片红红火火。
也在巴甫村,刘贤平等人还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方式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热情,让他们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巴甫村开展贫困户脱贫竞赛活动,按照家庭、个人、环境卫生、种植业发展、养殖业生产、外出打工和参加扶贫会议情况,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打分评比,对获得竞赛先进的贫困家庭,奖励家用电器,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积极性。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但对于定下要在“2017年实现41个贫困村、20862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的冕宁来说,时间仍然是紧迫的、任务也同样是繁重的。
冕宁将筹措资金,整合项目,提前启动18个贫困村彝家新寨建设,奋战4个月完成688户彝家新寨,2500户抗震加固危房改造,734户农村D级危房改造,确保建卡贫困户实现安全住房保障全覆盖。抓好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十五年”义务教育免费计划,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全面完成“一村一幼”“一乡一所”,确保不因贫困辍学。加快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的配备。启动建卡贫困户入院看病的优惠和保障机制,实现建卡户“看病不难、花钱不多、大病有靠”的目标。
攻坚,铿锵前行!胜利,决不迟到!走在脱贫攻坚新征程路上的冕宁,势必将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栽植核桃。
冕宁万亩橄榄种植基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登林“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听说好多年了,就是没见行动。”6月16日,冕宁县先锋乡双河村三组村民胡正贵惋惜地说。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凉山州重大建设项目,但时至今...